所以,我们不能将任何酒里面的“抗癌物质”作为健康的保险杠、守护神。
中医用酒入药——只是利用酒的偏性
的确,中医自古是用酒入药的,味甘、苦、辛,性温,归心、肝、肺、胃经。最主要的功效是“通血脉,行药势”——通常是作为一种药引或者溶剂。
如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
又如王好古《汤液本草》记载:“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再比如,一般人喝点儿绍兴黄酒,就可以平衡螃蟹的寒性。《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吃了一口螃蟹以后就觉得心口窝疼,因为螃蟹太寒了,她受不了。贾宝玉说,给她弄点儿合欢皮的酒。
一般人用黄酒就螃蟹已经足够,但林黛玉身体太弱了,黄酒的温性对林黛玉来说,已经不足以平衡螃蟹的寒性。而合欢皮泡酒是烧酒,比黄酒更热。看《红楼梦》能学到中医养生知识,但不能只学一半,螃蟹配酒,应用热性的酒,如黄酒、烧酒。用啤酒就不对了。因为啤酒是寒凉的,像现代人吃着螃蟹喝着啤酒,两样都是寒的。经常有常年慢性腹泻,或者急性发作过的患者来诊室,询问他们怎么突然发生了腹泻呢,很多都是说曾经用啤酒就海鲜,伤到了脾胃,寒上加寒。
所以,任何中药都有偏性,中医从来都不会建议任何一种中药拼命地、使劲地、不计数量地服用,就是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偏性,而偏性大了,就会阴阳失衡。而阴阳失衡,就是中医判断致病的因素之一。
所以,在古籍中,同样也有很多是论酒有毒,不可多服、久服的。
如张湛《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缅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
因此,用酒入药,实际上是一种权衡利和弊之后的选择。也就是说 ,如果医家认为用酒治病,对某位病人的治病效果大于毒性,就用;如果医家认为,此人用酒反而害他病更重,则不用。
而对于平时我们没有生病的普通人,血脉通,阴阳调和,不需要用酒的偏性来治病,但如果过量饮酒,反而会加重体内的毒性,所以,自古医家并不建议平时饮酒,尤其是过量饮酒。
就连最早的、被奉为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开篇第一《上古天真论》就讲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的人把酒当做水般豪饮而没有节制,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当成日常习惯,醉酒行房事,过分放纵情欲,使其阴精竭绝、真气耗散,不得保持精气强势的状态,不善于调养精神,而专求情欲的一时之快,违逆生活规律来取乐,作息没有规律,所以到了半百之年就呈衰老之态。”
有人说,酒可以让我感到暖和,让我浑身热乎乎的,让我感到我无所不能,这感觉很好啊!
的确,刚喝完酒是热的,全身气血都往体表上散。这会儿人的胆气壮了,酒壮怂人胆,喝完酒打架,气血沸腾。但是过一阵儿就会全身发冷,因为酒把阳气透散了,你开始感觉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