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辨胎儿性别,有多大的可信度?中医必须直面的质疑
另一种办法:令妊妇面南行,从背后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
现在看来,这些说法甚至有些可笑了,不过,是否就可以完全否定了呢。

另外,中医古籍对于通过脉诊辨胎、辨男女胎也有诸多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又曰:阴博阳别,谓之有子。
《难经》:女子以肾系胞,三部脉浮沉正等,按之不绝者,有妊也。
王叔和曰:妊娠初时寸微,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
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矣。
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辨男女胎:
王叔和:妊娠四月、其脉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
又曰:左脉沉实为男,右脉浮大为女。
这种脉诊辨别方法是最被认可的,很多医学大家也有诸多附和。
不可否认的是,脉诊的发展也是古人在无数的医学实践中逐渐摸索积累出来的,但也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也离不开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很多情况下,脉诊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于辨男女胎,脉诊的很多说法多是牵强附会、颇值得怀疑。
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通过更为广泛的医学实践进行论证。这是中医无可回避的怀疑,而且中医对此应该有信心。
如果被证明正确,中医药的诸多理论可以多一层佐证;即使被证明不科学,并不会影响脉诊的重要性,而对于以正视听,对于中医药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