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达州新报_要闻版】
空调24小时直吹,冷饮一瓶接一瓶,绿豆汤当水喝……炎炎夏日,你是不是也开启了这样的消暑模式?然而,这些真是身体喜欢的吗?听听医生们怎么说。
真相一:热茶比冷饮更消暑
冷饮是很多人夏日不可或缺的“消暑神器”。但其实,冷饮只是短暂地给人带来冰爽,并不能真正地解渴。并且,冷饮进入体内,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某些部位无法散发,还可能增加中暑的几率。
“我国古时就有‘热茶最解暑’的说法。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喝一杯热茶可以在9分钟后使得体温下降1 ~2 ,人们在夏天每天最好喝点绿茶,不仅能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散热,还能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人感到凉爽。”医生建议。
真相二:绿豆汤、菊花茶不宜当水喝
“听说绿豆解暑效果好,夏日炎炎,我每天都会熬一大锅绿豆汤或沏上一壶菊花茶给家人当水喝。”王阿姨说,但让她不解的是,自己喝了绿豆汤觉得很舒服,老伴喝了几天绿豆汤后,反而拉起了肚子。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说王阿姨的老伴属于脾胃虚寒体质,不适合多喝绿豆汤。
“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绿豆汤,可选择熬绿豆粥这种稍温和的吃法。”中医科医生提醒。
另外,菊花茶也不宜天天喝,虚寒体质的人若长期大量饮用菊花茶,会使体质越来越虚寒,免疫力降低。
真相三:熬夜纳凉可能伤阳气
进入三伏天后,夜晚常常闷热,有些老人热得睡不着,喜欢在室外纳凉直到下半夜才回去睡觉;反正也睡不着,有些年轻人就开启了熬夜模式。但中医专家并不赞成这种做法。
中医一直提倡“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的调养规律,夏天正是养阳的好时机,阳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更是我们身体充满活力的源泉。所以,夏天一定要记得少熬夜,守住身体中的阳气。。
夏季昼长夜短,人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是符合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但不可以硬性推迟睡眠时间甚至熬夜。所以,夏季晚上入睡时间不要超过12点,而且还应该注重午睡,夏日夜短,午睡可消除疲劳、补充精力,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真相四:夏季防寒同样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夏日防暑很重要,可是你知道吗,夏日防寒也很重要。
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比如长时间吹空调,或者大量吃凉食、冷饮等,人们更易被寒邪入侵,容易损阳气。阳气受损后,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比如身体畏寒、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容易感冒、腹泻胃疼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在体内潜伏,等到秋冬季就可能找上门。
真相五:适当吃辣有助于散热
“夏天本来就热,再吃辣椒,肯定会越吃越热,还易导致上火。”市民赵阿姨很怕热,所以一到夏天家中餐桌上就没了辣椒的“身影”。
事实上,盛夏适当吃点辣也有助散热,因为辣味食物能让人体各部位血管扩张,如此一来身体就会散热。对于湿气重的地区来说,夏天吃辣还能给身体“除湿”。
夏天吃辣能消暑,早在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就提到,“辛主发散,苦主沉降”。也就是说,辛辣有助于体内热气消散,苦味不利夏天阳气升发,所以,夏天饮食在味觉方面要“增辛减苦”。
小贴士
解暑饮品:三花饮
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野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荷花消渴止烦;茉莉花清热解表、利湿开郁。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内火重怎么办?
对于现代人而言,上火几乎是种常态:脸上此起彼伏的痘痘、嘴角的溃疡,时不时的喉咙痛,都意味着你的体内有团“火”在燃烧。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就会上火。“其实人体内的五脏六腑都可能‘上火’,常见的有肝火、心火、胃火和肺火。”医生分析,造成内火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干燥的季节或气候会引起内火旺,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很容易上火。夏季在五行中属火,正好对应我们的心脏,再加上天气炎热,很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小便色黄、心悸失眠等心火旺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