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传统节气夏至来临,夏至乃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故而夏至也是白昼时间最长,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一天。但因为夏至太阳距离地面的高度也是最高,因此未必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阳气乃人体生命之根本,半数取自父母,半数由后天养成。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阳衰福尽”,阳气是我们的生命之气也是人体正气,阳气衰弱则百病生,福泽尽,因此我国自古就有养阳气,补身体的说法,而夏至作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机,也是我们温补阳气的好时机。
中医上致病之物为外邪,最常见为风寒湿三邪,阳气则是我们抵御外邪的根本,阳气衰弱则外邪入体造成病症。我们身上常常出现的一些小毛病,往往都是阳气不足所导致的。
风寒湿三邪所致阳气不足有何表现?
风邪:风邪最大的特点就是入体后捉摸不定,就像是自然界的风一般看不见摸不到,故而谓之风邪,风邪入体主要导致气血瘀滞,阻滞经络,主要引起的一系列酸疼的状态。常见的腰酸背痛,肌肉酸疼,发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等,多为风邪所致,因为风邪捉摸不定往往疼痛位置也较为飘忽,一般情况下风邪都会跟随其他外邪一起入侵,单独入侵人体较为少见。
寒邪:寒邪伤害往往会比风邪要更强,主要导致的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寒症。寒邪入体又分为表寒和里寒,表寒往往症状较轻,通常情况下导致头晕流涕,感冒咳嗽,发热头疼等问题。而里寒说明寒邪侵入身体内部,伤及肺腑,症状往往更为严重,常见的有腹痛腹泻,哮喘咳嗽,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全身性的四肢发凉,手脚无力等。
湿邪:湿邪入体往往代表患者脾阳不振,脾气衰弱,脾虚则湿气重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湿气主要影响人体内水液流动,常见的有流鼻涕,大便溏稀,痰多咳喘,面部出油,身体水肿出现虚胖,乏力嗜睡等问题。
风寒湿三邪需要阳气来进行抵抗,阳气乃是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