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摸手
摸手的温度,假如手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假如手心偏热、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看手指
看手指的指腹,假如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看耳朵
耳朵气血充足的人耳朵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如果耳朵颜色暗淡、缺乏光泽、有斑点、皱纹多,就表示气血不足了。
看牙龈
看牙龈,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轻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经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树有根,人同样有根。中医认为,元气属先天之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和原动力。元气的盛衰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寿命,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保养机体的“元神”。
元气,也被称为原气、真气,看不见,摸不着,它就像人体的发动机,掌管着气血运行、生长发育和脏腑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所在,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
元气是先天而来,根源于肾,受肾中精气的滋养,以及水谷精微之气的支持。元气受损,除由先天元气不足和衰老所导致,还与熬夜、劳累过度、烦恼忧愁、久病不愈等因素有关。
今天告诉大家三个养元气的重要穴位:

关元、足三里、涌泉
关元穴
于任脉上,为保健强身长寿穴,人身元阴元阳的关藏之处,是一身元气之所在。关于其名称的由来,《黄帝内经》给出了解释:“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元阴元阳之关交,故名关元,别名丹田”。具有调节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足三里
足三里属于十二正经的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足阳明胃经被认为是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在该条经脉比较充足旺盛,因此,刺激此穴能最大功效地促进气血的调节和运行,补益脾胃,生发胃气,增强体力,强壮神经,预防疲劳,驱邪防病。
四总穴歌里第一句即是肚腹三里留,三里指的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在肚腹的上部,胃部的不适就要“理上 ”,按足三里穴的时候要同时向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用力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疼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穴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俗话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美誉。

涌泉穴
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温热行气,泄实凝神,滋阴养肾,平肝息风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实、耳目清晰、补充精力,改善性功能,腰膝壮实有力,减慢衰老的功效。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来源充足。三脏之中,又以脾、肺两脏的功能更为重要。因此,临床治疗气虚的病变时,往往重视补益脾、肺两脏。但,肾为气之根,如果气虚过久或太甚,就要补肾培本。总之,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都会影响到气血的生成不足,治疗则需要从补充来源、调理脏腑功能两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