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来临,气候炎热,高温多湿。起居调养应注意“三宜”和“三忌”。
三宜
1.宜晚睡早起
《内经》有言:“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酷暑时节,昼长而夜短,阳盛而阴衰。起居调养,必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稍晚入睡,以弥补阴气的不足;早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中午不妨小歇半小时,整个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宜多食酸咸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夏日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人体出汗多,极易耗气伤阴,饮食宜多食酸味,如生脉饮、酸梅汤、绿豆汤、酸奶等。酸味有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以固肌表。同时,还宜适当多食一些咸味,可增加点鸭肉、瘦猪肉、鸡蛋等食物。
3.宜舒畅情志
夏季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要顺应时令特点,避免烦躁、懈怠、厌倦之心。老话说得好“心静则身安”。情绪波动的时候,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闲暇的时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忘记压力,积极乐观,修养身心。如此,则可避虚邪、远疾病,安度盛夏。
三忌
1.忌暑湿火热
在高温或封闭的环境里,人容易被暑湿火热之邪所伤,必须做好避暑热、防潮湿工作。如果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不及时处理,会出现意识模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一旦出现不适,应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腋下,饮用清凉饮料。体弱多病及老年人中暑,应尽早送医院救治。
2.忌过动大汗
夏日无病三分虚,高温天气切忌剧烈活动。短时间内大量出汗,容易出现低盐、四肢发软等情况,严重者还会造成脱水、昏迷。病邪会透过出汗扩张的毛孔趁虚而入,对身体危害甚大。夏日活动,古人称作“沾濡汗出”,就是活动到衣服沾湿,而没有湿透的程度,对身体最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