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进入农历七月,开启农历的下半年。适逢夏秋之交,北方天气在后半夜已经有了凉意,新的秋令将要到来了。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唐代药王孙思邈的七月养生宜忌,简单几句,心理、生理、饮食都有覆盖到,平时注意些,过个心情顺畅,身体健康的七月!
夏末秋初:打好身体进补的底子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安宁情性。”
农历七月,也是二伏、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身体肝、心之气渐弱,肺金之气开始旺盛,身体和季节准备着进入秋季。
![](http://imgq8.q578.com/ef/0729/b59f428507874ccf.jpg)
身体在春天顺着肝木的力量升发,夏天跟着心火的力量温养,而七月就要跟着肺金的力量变革、肃降,把气血、心神、情绪都沉静下来,往体内收,以便在冬季封藏,待第二年春天升发壮大。
七月要让尽量多的阳气回到体内,温养脾胃打好底子,在秋补时多吸收食物的营养,生成气血,少生痰湿垃圾。
很多人春夏晚起、久坐、不运动、吹空调等,秋冬熬夜、吃太多辛辣等,打乱气血的这个节奏,身体又虚又堵,虚还容易上火。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勿食茱萸,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茱萸酸涩擅收敛,七月少吃,容易让气堵着。
![](http://imgq8.q578.com/ef/0729/e02a2917bac675ea.jpg)
少吃猪肉,尤其是肥的部分,容易损神气。猪肉肥腻,而夏末脾胃又偏弱,吃多了容易滋腻生湿,湿气重的朋友最需注意。
七月适合吃什么呢?
“七月苋,金不换”,源产南方的苋菜对此时的湿热烦恼很有帮助。
《本草纲目》记苋菜 “甘、冷利、无毒,具有补气除热,利在小肠,治初痢”。
苋菜菜叶有绿色或紫红色,菜身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这段时间心、肝火旺,眼睛红肿痛、牙痛、咽痛、溃疡,或湿热下注导致拉肚子、很臭,小便少、黄的人可多吃些苋菜。胃寒怕冷等阳虚的朋友少吃。
少做这3件事:气血会被偷走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
天气冷,可以多穿衣服御寒,而七月伏天这种潮湿闷热的天气既伤身体,又难躲避。
身体也需要消耗卫气、津液抵抗闷热,所以尽量不在热的时候外出,早晚凉快时出行减少消耗。
适量吃一点生冷蔬菜、水果、冷饮,可以解暑清热,但不要吃太多。尤其是雪糕、冰激凌这类糖、脂肪混合物的食物,脾胃本就难消化,温度低,负担会更重,更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