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非常智能的。当食物中的胆固醇通过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后,肝脏上的载脂蛋白C接受到了外源性胆固醇摄入的信号,此信号对肝脏合成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越多这个酶的活性就越低,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就越少。反之,如果每天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不足的话,肝脏就会加大负荷工作,以保证人体正常运行所需要的量。所以,如果空腹查出来胆固醇高,那么我们要考虑白天从食物里摄入的胆固醇量是否够身体机能的需求。
当我们最近运动量很大、用脑过度、疾病恢复期、身体有炎症时、细胞有损伤时,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胆固醇作为修复原料的。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孕妇、产妇对胆固醇的需求量也会加大。这里多说一句,身体的修复、生长是靠我们细胞的再生和复制。细胞的材料就是蛋白质、固醇和磷脂。
所以当我们的血脂指标里仅仅只是胆固醇一项偏高时,那么就请考虑一下最近是否有以上原因。这是身体自救的呼唤。
既然胆固醇对于我们维持正常健康那么重要,那么每天吃多少量才是合适?吃多了会不会造成身体的另外负担?
我们的肠道被称为第2大脑,是非常智慧的。它会根据我们每天摄入的胆固醇的量按比例来吸收多少。比如摄入一克的胆固醇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是60%,如果摄入三克胆固醇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量是40%,如果是摄入6克胆固醇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是30%,也就是说吃得越多他吸收的越少,它会按比例来吸收。
那么每天吃多少食物才算是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呢?
一个人一天通过食物应该摄入300到500毫克胆固醇。另外的1克左右是由肝脏和小肠合成。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重50克左右,里面大约有250毫克的胆固醇;100克瘦肉里面含胆固醇70毫克左右;100克内脏里含有胆固醇200毫克左右;100克的鱿鱼含胆固醇大约有268毫克。
这样算起来,一天1个鸡蛋,100克瘦肉,50克其他含胆固醇的食物就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求量。
胆固醇主要来自于肉类、肝、内脏、脑、蛋黄、奶油。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胆固醇本身其实并不坏。只有当胆固醇的分解过程快于合成过程时,胆固醇在血液内的浓度增加,形成高胆固醇血症。而造成胆固醇分解比合成快的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动脉壁的病态。
只要是天然未经加工的脂肪或油就算吃多了也不会引起动脉疾病,身体只是将它储存起来了而已。
但我们经常吃经过加工的油脂食物所合成的胆固醇是变质的,会腐蚀动脉,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动脉疾病和动脉退化。
比如炒菜时油温高于180度,与淀粉类、蛋白质一同高温加热的油脂食物--炸薯条、炸鸡、油条、油炸粿等等。
总结一下,要想保证身体里的胆固醇平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对高胆固醇血症病情较轻的人(血浆胆固醇在5.7~7.2mmol/ L 之间),对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应有一定限制。不是不吃,是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