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问题自古就受到许多养生家的重视。在清雍正年间总理事务王大臣富察·马齐所著的保健书目《陆地仙经》中,就将“饮食”列于文章之首。书中所列举的“三餐之道”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imgq8.q578.com/ef/0809/9792417eabd20888.jpg)
1.早饭淡而早
“淡”即指淡食之意,应包括清淡素食及低盐饮食两个方面。为什么要淡食呢?
首先,通过一夜的休息和睡眠,清淡的饮食更适合用来“唤醒”尚未启动的肠胃。且中医认为“淡食能多补”,《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有“淡气归胃”“味淡能养脾阴”之论。
其次,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已认识到“咸多促人寿”的现象,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倡的“限盐”理论是一致的。一般来说,牛奶、豆浆、米粥、果汁、鸡蛋、面包、包子都是不错的早餐选择。
![](http://imgq8.q578.com/ef/0809/9792417eabd20888.jpg)
此外,早餐宜早,在7~8点吃早餐最好。吃得太早,容易没有胃口,也不符合胃肠道分泌消化液的“生物钟”;吃得太迟,容易饿过头没有食欲,还会影响吃午餐的胃口。
2.午饭厚而饱
“厚而饱”是指午饭的质和量。
所谓质就是要求午餐必须能够补充足够的热能和营养物质,因此中午的主食和副食的品种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合理。
“饱”是指相对于早餐的量而言,午餐要吃多一些,以保证人体日间的能量需求。现代营养学认为,午餐所供给的热能要占全日膳食总热能的40%,早、晚餐则各占30%。
3.晚饭须要少
晚饭后人们一般不会再从事劳神费力的工作,能量消耗较少,所以应该减少食物的量,以求供需平衡。
如晚餐过量,经常大鱼大肉,很容易导致肥胖,增加许多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
此外,晚餐应该选用一些容易消化、低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食物,多吃蔬菜、粗粮。
晚饭过饱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会影响睡眠,即中医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