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珍海味配碳水,福建早餐最“奢华”。
这种“奢华”在于独特,在于唯一,在于混搭,在于丰富,
归根结底是福建人太会吃了!
福建人将“山海之味”统统做成了千变万化的早餐。
△丰富的早餐集合,总有一款适合你。
大清早,福建人便会化零为整,
从家向着街头巷尾的早餐店聚拢。
鱼片、虾干、海蛎,海味在福建的清晨便是可嗅到的;
地瓜、芋头、花生,
山味在福建人的早餐中也是可尝到的。
△沙县手工烧麦和常见烧麦很不一样,晶莹剔透的。
扁食、花生汤、满煎粿、三角糕等餐点也打破了山海的距离,
既连接了山珍海味与碳水,
也连接了居于各处的福建人。
辣椒……辣椒?!
福建人居然还在早餐里混搭辣椒?
△米浆在沸油中迅速膨胀成圆球形,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
夹在广东、浙江,以及热辣的江西之间,
一面是连绵的山,
一面是富饶的海,
福建在饮食上总给人一种,
“其他地方从没见过”的神秘感。
△光饼,在福建大部都有分布,各个地方的光饼也各具特色。
01
福州人的早餐,
吃出了福建的山海之味!
谈到舌尖上的福建,
山海之间的风味总是离不开的话题。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
福州是最能象征山海荟萃的城市之一!
△闽东、闽北一带,面与粉干齐飞,图为闽清茶口粉干,耐嚼又顶饱。
一面是西部群山的甘甜,
一面是蔚蓝东海的鲜美——
大米、红薯是福州早餐的基调,
肉和海鲜就是唤醒福州人的密码。
锅边糊(鼎边糊、鼎边垂等),
“山珍海味”和碳水完美结合的代表。
传统的锅边糊以鲜甜的蚬子汁为汤底,
浸泡的大米磨成米浆,沿着锅边浇入。
△锅边糊,就是大海的气息。
滚烫的锅壁迅速将米浆烫成米片,
米片翻进蚬子汁吸入第一层海味。
后加入的鲜虾、鱼干、花蛤、虾米赋予米片第二层海味,
香菇、白菜、芹菜则将山与海的鲜甜实现串联。
△鼎边高手们向放蚬子汤的煮锅周边,摊上一碗磨好的米浆。
更妙的是,
已经荟萃山海滋味的锅边糊往往还是协伴而行。
福州人给锅边糊选择的老搭档,
还是海蛎饼、三角糕、芋粿这样的煎炸之物。
一口海蛎饼,一口锅边糊,
就算不在海边,
福州人在清晨也能轻松闻到大海的气息。
△海蛎饼,福建人的油炸碳水多了一口鲜!
三角糕和芋粿都是三角形,
但福州人分的明明白白。
前者以糯米为主要原材料而制成的三角形油炸碳水;
后者则以芋头配上米浆或者面粉,或蒸或炸。
当然,大米、糯米和芋头还不足以构成福建早餐的碳水世界。
在福建人的心中能供晨雾和海味徜徉的,
还有另一位妙物——地瓜(番薯、红薯)。
至简的地瓜粥,在不少福州、宁德人眼中和海蛎饼、三角糕是绝配。
△一碗番薯粥,几碟小菜,即是一顿丰盛早餐。
而若是再发挥一下创造力,
地瓜以地瓜粉的形态出现在滑粉汤、福鼎肉片,以及火爆全福建的扁食之中。
你要问全福建家家户户都有什么,
地瓜粉必须上榜!
再多说一句,地瓜粉——你是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