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恰恰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
有段时间,女儿总想抢着做家务。
但每一次女同学都嫌女儿干得不好,当着女儿的面,把女儿洗过、晾好的衣服又重新拿下来洗一遍。
女儿炒的菜,她也是百般挑剔,还说:
“你笨手笨脚的,天生就不是干活的料,好好念书就行了!”
当时她把这些讲给我们听时,就有人指出女同学说话太直了,跟孩子说一点善意的谎言也未尝不可。
但女同学却不以为意。
其实,亲子关系中的“谎言”,有时候并非贬义词,而是一种教育方式。
它的内核是爱,更是智慧。
在知乎问题“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下,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那就是“骗”孩子角色扮演:
当儿子不肯刷牙时,就“骗”他当卫生委员:
安排全家人排队、依次分发牙刷、挤牙膏,并检查爸爸妈妈的牙齿;
当儿子不愿意回家时,就“骗”他当小卫兵:
告诉他,妈妈怕黑,需要你帮妈妈领路;
当儿子不想睡觉时,就“骗”他当宿舍管理员:
每天到时间督促大家睡觉,检查大家有没有关灯……
没想到,被委以重任后,原本娇气又顽皮的儿子真的成了父母的小帮手。
不仅将自己的事情打理得很好,还学会了照顾家人。
从那以后,网友便经常想办法“套路”孩子,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让父母省心了。
作家郑渊洁曾说: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是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其实,简单粗暴的责骂、打压,人人都会。
但如何花心思、想办法,为孩子策划一场“骗局”,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却需要考验父母的智慧。
“骗”孩子,不是把孩子当傻子。
而是用温和有爱的方式,帮助孩子进入不同的角色,激发孩子的担当和责任,让他成为更加独立、能干的自己。

妈妈越会“骗”人,孩子越自信
还记得那个曾经火爆全网的短片《努力一点点》吗?
M是一个喜欢踢足球的小男孩,但是他个头不高,协调性也不够好。
训练结束后,教练对M的妈妈说:
“M的基础不是太好,他的头球技术基本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