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回家后,面对一脸沮丧的儿子,妈妈并没有将教练的话如实转告,而是微笑着说:
“我和你的教练聊过了,他说你一直都很努力。
在这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去顶球呢,但现在你时不时就能做到了。
再努力一点点,轻触一点点就够了噢。”

当儿子哭着对妈妈说“我追不上其他人”时,妈妈坚定对他说:
“没关系,不需要超过所有人,只要努力去超过你前面那个人就好。”
正因妈妈的“谎言”,让原本自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足球的男孩逐渐相信:
再轻触一点点、再跑快一点点、再努力一点点,就够了。
最终,在一场关键的比赛中,当初头球技术为零的M一跃而起,帮助自己的队伍扳平了比分。

一个会“骗”人的妈妈,能看见孩子的问题。
但同时,她也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挣扎。
当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她更愿意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并相信他终会成功。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奇葩说》冠军詹青云的报道,里面有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
詹青云并不是生来就那么光芒万丈。
从小学到高中,她一共转学6次,每一次到了新的学校,成绩在班里都是垫底。

有老师骂她:
“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甚至还对詹青云的妈妈说:
“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要是一般的家长,多半会恼羞成怒,责骂孩子不成器。
但詹青云的妈妈却用“算命式”话术鼓励女儿:
“妈给你算过了,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妈重新算过了,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虽然一次次“算命”,又一次次“落空”,但妈妈始终坚定地告诉女儿:
你就是最棒的。
终于,在高二那年,詹青云真的成了年级第一。
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大人的期待值,会影响孩子最终的行为结果。
或许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看不穿父母为了鼓励他而编造的谎言。
而是孩子看到了谎言背后的信任和爱,所以选择相信自己,加倍努力,从心底滋生出一种让父母的期待成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