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研究所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Nicolas Schuck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儿童往往比成年人注意力更不集中,更容易分心,但他们在发现全新的解决方案方面出奇地灵活。”

Nicolas Schuck
Schuck还强调:“特别是考虑到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这些发现将会是研究儿童学习行为的重要成果。”
同一团队的另一位研究者及论文合著者Anika Löwe则认为:
“教育者、家长和教师不应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只教授孩子以某种单一的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而应重视和鼓励孩子更加广泛的注意力。”
在她看来,我们要对孩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信心。未来在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则应对儿童的创造性过程进行更多研究,而非只着重注意力缺乏。

打破高度结构化的学习,
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
当今社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已经习惯了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生活。
精确的结构化,既是“剧场效应”潮流下不得已的顺应,也被当成对抗焦虑的良药。高度结构化意味着高度的专注力,而注意力涣散,则意味着对秩序的出轨。
啥叫结构化呢?抬起手腕看看手表就知道了:时间被精确地分割成块,日程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对孩子来说,是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一门科目到另一门科目,一本练习册到另一本练习册,以及一项活动到另一项活动……

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恐惧,也来自对结构化的痴迷和依赖。
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理所应当地要求在0点几平米的书桌前集中精神、努力学习。在课堂上,孩子的专注力高不高,几乎成为评判他是不是“好学生”最重要的标准。
走神、注意力涣散,被天然地看作是一种不认真的、淘气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