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Max研究所的新近发现,多多少少让人从这种紧张的气氛中舒缓了一口气,也顺带提醒我们: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除却ADHD这样的神经生物性疾病),原本就是人类认知发展中的必然要经过的正常阶段,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一回事儿,但把孩子专注力高当做及格线,则是另一回事儿了。
孩子是天然的创造者,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而是仅仅对注意力提出过度要求,或许反而会损伤孩子的创造力。
非结构化的的日常,在成年人看来是与这个加速社会格格不入,但也正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外滩君分享4个关于孩子创造力培养的要点:
01让孩子且“无聊”着
无聊,可谓是结构化的反面。
当孩子说“我好无聊”时,大多数妈妈、爸爸就该到了头疼的时候。西方甚至有句俗语就叫“Idle hands are the devil's playthings”,意为闲手作乱。“devil”,是魔鬼的意思。
盖洛普在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5的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的无聊。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因此往往会“过度安排孩子的时间,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机会进行儿童主导的游戏”。
然而,无聊并非坏事。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说他们很无聊时,父母不应立即试图帮助他们想出解决方案,摆脱无聊的状态。相反,当孩子们被迫找到不再无聊的方法时,他们必须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寻找娱乐自己的方法。

在一个充满了强刺激的世界里,如果孩子们无事可做,一定会感到不舒服。但这恰恰鼓励了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无聊的“问题”。
与无聊相伴是有益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解决无聊来了解他们真正热衷于做什么。并且通过不依赖他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