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对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笔者认为,产生“库兹涅茨反论”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根据一般推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以应当有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但问题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短期和长期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不同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短期内对消费函数有较大作用。一是替代成本较大。个人在短期内要不断实现不同消费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一般会产生较大的替代成本,这对一般收入群体而言,会是一个较大的负担。二是偏好相对稳定。个人的消费偏好固定不变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在短期内,一个人的消费偏好一般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稳定性。三是产品的种类和品种相对稳定。在短期内,产品的种类和品种相对变化不大,从而限制了消费者在不同消费产品之间进行消费替代的可能性,强化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四是从实证研究看,为什么截面数据得到的结论会较好符合凯恩斯短期消费函数的特征,这里与截面数据具有明显的短期时间特征是不无关系的。但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影响不大。一是在长期内,消费者可对不同消费产品实现有效替代。二是在长期内,人们的消费偏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产生较大变化。在长期内,一个人的生理条件、职业、社会环境、居住的自然环境等总会有所变化。不同的生存条件,必然会为人们提供不同的消费选择菜单。人们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在这种人与生存条件的互动关系中,人自身的消费偏好结构必然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三是随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相对效应会更为注重。四是在长期内,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消费选择的商品种类和品种会越来越丰富,产品更新也会越来越快,这客观增大了不同消费产品之间替代的可能性,减弱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五是从实证研究看,在长期时间序列的分析中,得到的是具有稳定平均消费倾向的消费函数形式,亦即没有截距项的线性消费函数,这也说明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的“库兹涅茨反论”,根源就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对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在短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有较大作用,但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一般会呈不同的特征。
第四,收入增加,人们会更加注重消费的相对效用。一般而言,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是较容易满足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加注重消费的相对性,这时人们对来自消费相对效应增加的快乐要大于来自消费绝对效应增加的快乐。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到的富人所进行的“炫耀性消费”,实质反映的就是在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增加消费的相对效应。
凡勃伦把商品分为两大类: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其中非炫耀性商品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炫耀性商品既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又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所谓虚荣效用是指通过消费某种特殊的商品而受到其他人尊敬所带来的满足感。他认为:富裕的人常常消费一些炫耀性商品来显示其拥有较多的财富或者较高社会地位(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凡勃伦认为:为了持续得到别人的尊敬,个人必须显示其财富。因为只有在明显显示财富时,个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相对价格具有较好的显示功能,且相对价格越高就越能显示购买者拥有较高财富,因而对具有较高相对价格商品的消费能够得到较高虚荣效用。
这里笔者认为,将商品分为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同一件商品,可能既具有炫耀性功能,也具有非炫耀性功能,只不过有些商品炫耀性功能大于非炫耀性功能,有些商品非炫耀性功能大于炫耀性功能。这里炫耀性功能主要体现的是消费的相对效应,非炫耀性功能主要体现的是消费的绝对效应。另外,所谓虚荣效用实质就是消费相对效应的具体体现,相对价格就是对这种消费相对效用的市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