❹ 安全型依恋不等于「过度依赖」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我如果对孩子太过于关注,会让孩子变得过度依赖。其实在婴幼儿时期(两三岁),你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依恋关系能够预测孩子长大后,Ta的适应能力,亲密关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如果早期的时候把基础打好了,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成年以后会更自信,更独立。反而是有些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会因为不确定我的父母能不能及时的回应,总是很担心妈妈在哪里,反而会变得更粘人、缺乏自信,并且依赖性会很强。
典型的依恋标志性场景
分离焦虑(6月龄)
宝宝半岁左右,开始认生了。因为宝宝会对妈妈或者其他主要照料者(比如奶奶)产生持续性的依恋,Ta 不愿意分离,害怕分离。随着宝宝的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主要抚养人的依恋,但由于没有时间观念,宝宝对妈妈或者主要抚养人的离开没有时间上的认知。所以,即使是任何短暂的离开,宝宝都会表现得很焦虑。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以前谁抱都可以,没有特别的偏好。但是现在特别粘妈妈,当照料者离开时,宝宝会表现得焦躁不安,产生分离焦虑。这个阶段,你会觉得有点麻烦很棘手,但其实是孩子社会和情绪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恰恰是宝宝有安全感的表现,说明宝宝信赖妈妈,把妈妈当成安全感的来源。
随着孩子认知发展日益成熟,婴儿期的分离焦虑会得到缓解。但是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进入小学,Ta 要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又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
陌生人恐惧(8-11月龄)
特别是当宝宝受到惊吓,或者感到脆弱时,依恋需求会特别明显,更需要从妈妈这里寻求帮助。比如,一个八个月左右的宝宝,正处在陌生人恐惧的阶段,宝宝能够明确区分哪些人是让 Ta 安心的,哪些人需要谨慎对待。
当陌生人试着和宝宝互动时,宝宝不信任这个人,于是Ta就会转头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如果家长不理解宝宝的发展规律,可能会觉得宝宝的这个行为不好,于是会拒绝宝宝去依靠,并要宝宝跟陌生人打招呼。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和孩子建立牢固的依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