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大家明白的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2一3月的整体血糖变化情况,其正常参考值范围是<6%,也就是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1、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在2一3个内血糖变化基本上都是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完全达标,用药正确,疗效最佳,因为偶尔一次血糖增高,或者偶尔一次降低,不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
2、糖化血红蛋白6一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3、糖化血红蛋白7一8%:血糖控制一般;
4、糖化血红蛋白8一9%: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5、糖化血红蛋白>9%:血糖控制极差,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
所以,动态观察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指标,建议糖尿病患者3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时了解血糖总体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一旦超过9%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我的岳父就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去世的,那一年他才49岁!从发现糖尿病到去世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
岳父是个工程师,平时应酬不少,抽烟、喝酒、熬夜一样没落下。一次偶然的检查忽然发现血糖值高达20多!然而身体并没有任何不适和异常,临床上所说的“三多一少”根本没有。于是医生开了降血糖的药物并嘱咐要按时、按剂量服药。岳父并没有把这个病放在心上,家人的劝说也只当做耳旁风,照样的抽烟、喝酒、熬夜。

半年左右的时间,血糖没有控制下来,医生建议改用注射胰岛素。效果很好,非常明显,血糖很快降下来了,并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正当大家以为都没事的时候,岳父突然感觉右边眼睛有点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一检查发现是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没过多久,左边眼睛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双目等同失明。
然而祸不单行,双脚水肿、排尿困难的症状又出现了。医生建议直接上血透,从一个星期一次到一个星期两次,再到一个星期三次。手的血管看不见了,扎脚的。因为并发症手和脚的伤口都不能愈合,感染化脓每天需要清洗和消毒。人一天比一天憔悴,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最后一天,人出现了昏迷并在安详中离去。

而我的一位老同事,从发现糖尿病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了。发现的时候血糖值是8点多,到现在他也没有吃任何的药物,只是通过食疗加运动和规律的生活习惯,血糖一直控制在6点左右。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更不要说并发症了。
所以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跟血糖值的高低不成正比,而与发现的早晚是密不可分的!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并持之以恒才是阻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根据英国医学家搞了几十年的糖尿病前谵性的研究UKPDS早就提出了:在糖尿病确诊前的十一年前全身微小动脉的病变已经开始了。
医生做久了,各种疾病,不同的患者即使年龄相仿、病情的程度相似、治疗和控制也接近,但疾病的演变和结果却大相径庭。现代医学粗糙的把这些现象归结于个体差异,即使现代医学在基础科研、临床仪器、药物研发都处于迅猛发展,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因此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由于不同个体中却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作为患者绝对不能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好像有的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得肺癌,我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者肺癌的发生率比不抽烟者高出八倍,如果这种侥幸没有降临到你的身上那你就100%中彩了。什么都可以赌,但命只有一条是绝对不能赌的。
我就举两个例子吧:
患者一:男37岁,发现糖尿病十余年,有家族史。自认为平时身体强壮又没什么症状,但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和嗜酒,平时叫家里人代配些二甲双胍也是吃吃停停,去年在上班途中突然胸痛难忍伴大汗淋漓,自已赶赴某三甲医院胸痛门诊,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行PCI术造影发现左主干狹窄50%,左前降支前段全闭,三支冠脉呈现㳽漫性狭窄,且多处有有80%-90%以上的狹窄。打通左前降支植入支架二枚,廻旋支中段狹窄达90%同时植入支架一枚,但远端无复流,可能术中微栓子已堵塞微血管,注射硝酸甘油血流恢复仍不理想,说明长期末控制的糖尿病冠状动脉的微血管均有病变且侧支循环不能良好建立。术后血压却始终上不去,不用升压药始终在80/50mmHg以下,而且稍动即有气喘,B超发现两侧胸腔少量积液。住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6%,属于血糖控制极差。术后除心源性休克伴有左心衰,医生好心希望通过右冠再次植入支架来改善心肌血供,谁知三天后再次支架植入手术时导管刚插入右冠患者却猝死在手术台上。考虑死亡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糖尿病性心肌病有关。如果能根据血糖耐心分析一下冠脉和心脏的情况,应充分评估冠脉外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严重性,那么第一次术后保守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如果条件允许采用搭桥手术可能效果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