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二:男性70岁患有糖尿病16年前血糖是15mmol/L,于是在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减肥20斤)的基础上服长期服用二甲双呱,平时空腹血糖在6.5mmol/L,而且还有髙血压病史30余年,但长期服氨氯地平血压长期控制在140 /90m m H g以下,体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5(未服用他汀)糖化血红蛋白6.2%,肾小球滤过率70%,头颅CT有多发性腔梗但未发现有脑血栓形成后的跡像,冠脉CT造影仅有左前降支中段狭窄30%。同样两个糖尿病,因为血糖控制得好坏不同,但39岁的却死于急性心梗和糖尿病性心肌病;而70岁的因血糖、血压控制较好因此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是。
因此硬要回答血糖多高才会出现并发症,那是在说谎话,我认为应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来评估血糖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微动脉的损害最为客观。如果硬要回答的话,我个人认为糖化血红蛋白超过5%-5.5%以上,就有可能产生血糖对全身微小动脉的损害。没有糖尿病的人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之间,应该尽量向3.9去靠,而不是见到血糖6.0就庆幸自己血糖正常,其实你已在不正常的边缘了。当然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则小动脉的损害越重。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同的个体并非必然存在血糖的高低和靶器官损害必定呈现正相关性,此外是否抽烟?是否有高血压病及控制如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是否甪他汀类药物来分层达标等各种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控制得好坏?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均可发生程度不同的损害。
可以肯定的说,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抽烟,吃出来的肥胖等慢性病和不良嗜好肯定会对心、脑、肾、眼底的微血管、大动脉、神经系统、心肌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不加以治疗和控制,谁也不知道落在自己头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因此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况且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女性控制在23以下,男性控制在25以下,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胆固醇与遗传关系密切,与饮食关系不大)及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会明显下降。
2021.5.19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为您提供优质健康知识。如对您有帮助,请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必回复!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很多糖尿病朋友和医生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临床上,经常会有很多病人问,
孙医生,我血糖才6点多,怎么出现并发症了呢?不是很高的血糖才会出现并发症的吗?
孙医生,他血糖高10年多了,控制的也不好,怎么没出现并发症呢?
嗯,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那么,血糖多高才会有并发症出现呢?为什么会出现血糖不高也会出现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怎么会没有并发症呢?
相信很多糖尿病朋友有这样的疑问。
急性并发症一般是短时间内血糖比较高出现的!发病时血糖一定非常高!!
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种,对于血糖比较高的患者来说,通常会出现体内的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逐渐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出现这种并发症患者的血糖通常在20mmol/L以上。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因为拿水果当饭吃,最后因酮症酸中毒昏迷进入ICU住院的,他的血糖是124mmol/L。血糖增高,但因为胰岛素缺乏不能利用葡萄糖,那么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就会被大量的分解出现体内酮体增多,肝脏不能完全代谢,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尿中也会出现酮体阳性。

对于1型糖尿病,当患者出现饮食欠佳或者恶心、呕吐是,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当血糖超过16.5mmol/L时,要测尿酮,要多饮水防止脱水,要继续使用胰岛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胰岛素用量。如果出现恶心、呕吐明显,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积极进行治疗。目前这个疾病的病死率为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