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原因通常是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和一些感染,因此治疗此病应积极寻找感染灶。
糖尿病高渗高糖状态(HHS)
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通常为糖尿病高渗状态,预后比较差,致死率大约为15%。
HHS病程一般比较长,有时几天,有时比较隐匿,可能达数周才表现为病态,发病原因与胰岛素严重缺乏有关。因为多发于老人,因此肾功能较差,同时脑功能减退,患者的口渴感明显减退,喝水量明显减少,水摄入不足,出现高深的状态。血浆渗透压通常超过320msmol/kg.血糖通常超过55.5mmol/L(1000mg/dl)和肾前性氮质血症状态。
高渗高糖状态多发生于已有数周多尿、体重减轻和饮食减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格检查可见患者呈深度脱水状态,低血压、心动过速和精神状态的改变。高渗高糖状态常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疾病如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诱发。
胰岛素相对不足,液体摄入减少是高渗高糖状态的潜在病因。胰岛素缺乏促进肝糖输出,损伤了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高血糖的渗透性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如补液不充分,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长期血糖高出现的!发病时血糖不一定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出现的各种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它涉及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并发症发生风险随着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升高,通常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起病。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初期有相当长时间的无症状高血糖时期,许多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时就已经伴发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大类。
血管性分为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主要为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微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
非血管性型并发症主要是胃轻瘫、感染和皮肤病变。
慢性高血糖会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大型的1型、2型糖尿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减少慢性高血糖可以延缓,甚至组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与并发症的发展有关。例如有些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出现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而他们的血糖控制与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并没有差别,这表明糖尿病的某种并发症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目前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
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分别是正常人的2倍、4倍。这些事件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也促进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证实有效的控制高血糖能够阻止1型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而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到多少可以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上不知道。这个发现的临床意义是要尽量控制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而不是使患者达到低血糖的水平。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了5000例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达10年以上。这个实验发现严格的控制血糖能够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研究均证实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致病原因。所以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当慢性并发症已经出现,即使将血糖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也不能再逆转并发症。所以,预防为主!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非常危险的,无论是急性并发症还是慢性并发症。都将带来一定的痛苦和比较大的经济负担。保持血糖的平稳能够有效的减少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是我国排名首位的代谢性疾病。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包括急性并发症与慢行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血糖水平的高低、血糖的波动情况、血糖异常的持续时间、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的情况等。那么,血糖多高才会有并发症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