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清朝时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总体是和睦的。
③、清朝末,中国人口达到4.2亿。
这比明朝末的0.6亿增加了3.5亿人,证明清朝不穷兵黩武,给予了国人休养生息和繁衍的机会。
④,清朝的皇帝是勤政的。
尤其以康熙、雍正为最,康熙皇帝南巡从不游山玩水,雍正皇帝除了朝议还设立军机处小议,全天、全年让自己保持在工作状态。
乾隆编制了《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血脉源头。
康熙编制了《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弘扬的是中国汉语文化,而满人学习汉语文化,最终将满族语言也荒芜了。
可以看出,清朝虽然是满人朝廷,但它学习、弘扬的是汉文化,是为中华民族全体服务的。
本文只论述事件,功过由看客评定,在此之前先介绍一下明末清初的情况:
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时期使北方粮食绝收,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北方女真族反叛建立清国,明朝在西北两线对敌情况下虽多次取得优势但屡屡错失良机,最终在农民军,清国,财政危机和气候的作用下崩溃;而明朝思想开放,士大夫阶层很早就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对西方各国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绘制了当时的世界地图,并热衷于引进仿制再改进西方的先进火器,使得在火器上与西方各有千秋始终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科技著作良多,军事著作也不知凡几,民俗文化的小说盛行,医书巨著《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领先世界;
1.人口:明末近两亿人口在数年战乱后又加上末期满清入关进行大屠杀,使人口折损过半,由于明代中期美洲传入的土豆玉米等开始传播的作物在明末已经广泛种植,极大的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到满清入关,影响明末六十余年,造成数省颗粒无收间接导致农民起义的小冰河时期过去,气候开始回转,作物开始增收,依靠这些作物活人,再加上汉族传统的生育观念,使人口迅速发展,这就是“康熙盛世”人口快速增长的一大成因;
2.经济:中国历代唯一一个自主完全闭关锁国的朝代,鸦片战争之前几乎没有海关税,(除有限的几年)清初南方汉族世家大族被几乎屠尽导致商业凋敝,后北方晋商和两淮崛起开始复苏,但由于政策限制,再也没能恢复到明代末期的规模;
3.军事科技:入关后盲目信服刀马弓箭,却又忌惮汉族火器,在入关后除了特殊军事需要,极少再发展火器甚至是进行压制,导致鸦片战争时期海岸防御还在使用明末的红衣大炮;对于明朝记录和发展热兵器的《神器谱》《武备志》等著作全部焚毁列为禁书,导致清朝前期以后火器全面大幅退化,自此被西方远远的甩开;近中期满八旗腐败不堪战力全无,在后期的战争基本依靠汉人组成的湘军,淮军;建立了近代海军,但因为大家熟知的事情所以没有资金进行升级维护,购置炮弹,所以甲午惨败;在近代战争中除汉族将领冯子材击败法国军队,其他尽皆败北,中国被列强瓜分
4.领土:前期纳台湾,吞蒙古,收新疆,拓地千里,极大的扩宽了西北和东难的战略纵深,但也失去了明代极具战略价值的东北奴儿干都司;后期江河沦丧,但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那个大争之世,没有实力的继承是不存在的,中国当时已经被羸弱屈膝的满清割让的七七八八,现在之所以还有这些土地,全赖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的不屈斗争)
4.文化:最惨烈的文字狱,封杀民众思想和创造力;以皇权折辱文人节气,第一次使皇权和道统合一,文人大臣失去了与皇权抗争的最后权力,变成了真正的奴才,(清代,皇帝宠信的汉臣才能自称“奴才”,使得人皆以为奴为荣,节气荡然无存)禁止多人集会,焚毁明代史书和帝王起居注,以亲满汉人重新编辑篡改;修四库全书,焚毁除收录书籍以外一切涉及军事,政治,文化,科技以及带有反清言论及亲明言论书籍(光焚毁书名中带有明字的书籍便达三百余册,因文字狱而死者难以计数);几乎使华夏文化消亡,一个国家主体民族文化的损毁是再经历几百年也难以恢复的损失;(作为明代科技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后只能在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找到,可见荼毒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