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我的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我母亲45岁左右患上糖尿病,67岁去世,因酮症酸中毒和肺部感染入院。
父亲60岁左右成为小糖人,83岁离世,最后也是卧床不起摔跤骨折导致肺部感染,最后离世!
我不认识其他人。我父亲死于糖尿病。我父亲4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去世时62岁。
早期确诊为糖尿病,开始服用降糖药。因为他当时比较瘦,对糖尿病的了解还不够,饮食上也不太注意,过着和正常人差不多的生活。
之后血糖降不下来,就开始打胰岛素。当血糖得到控制后,我开始控制饮食。以前不敢吃水果,不敢吃很多米饭,不敢吃含糖的东西,但是人一旦什么都不敢碰,好像就会有很强烈的食欲。我爸当时控制的很痛苦。
58岁时,突然病危。我的肾脏衰竭了,我需要透析。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开始了透析之路。这段时间非常痛苦,我不得不每周进行两次透析。不过透析前可以吃点糖,这大概是他那段日子唯一开心的事了。
透析一年半后,病情突然加重,入院治疗。他又病危了,被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透析增加到每周3次。
身体越来越差,抵抗力弱,每个月都要住院。没有治愈能力。脚有点烂,很难愈合。一直吃药打针都不管用,后来还是用土方治病。
透析的后遗症是铁质过多和营养流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父亲在62岁时,终于失败,内出血,便血离世。
这么多年,他走了,我们很痛苦,我们很想念他活着,但是看到我父亲活得这么痛苦,没有尊严,我们庆幸他自由了。
糖尿病看似无害,到头来却把人折磨得那么痛苦,就好像慢慢死去一样。
所以,保重身体,爱护自己。
没有人不想长寿,但是如何长寿,最根本的还是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就像汽车一样,如果不经常做保养不保养,活不了多久就像报废一样,不保养身体的正常人不会比接受规范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长寿。相反,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活得更久。为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表现的疾病。最大的危害在于血管的损伤,血管的寿命可以说是人的寿命。从这个角度来说,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很大。但也正因如此,糖尿病患者更注重血管的保护,因为糖尿病血管病是这样发生的:
血糖升高,让血管有种泡在“糖水”里的感觉”而不断受到高糖侵蚀的身体,血液中的脂肪会趁机沉积在受损的血管上,引发炎症反应,像伤口一样破坏血管的正常结构化脓,形成斑块,阻塞血管,引起周围组织器官缺血,也可能引起血管破裂,最终引起心、脑、眼、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影响生命安全。威胁。
由此可见,只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避免对血管的伤害,同时还要注意血脂的控制。即使有血管损伤,脂肪沉积也能大大减少,发生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降低,血管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糖尿病只要规范治疗,就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如今,糖尿病的治疗措施非常完善。只要患者注意,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关键在于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信心。
另外,糖尿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日常饮食是否得当、是否坚持运动、作息是否规律等密切相关,要想有效控制糖尿病,就要从这些细节做起其实,这些细节都关系到长寿给大家。糖尿病患者其实比常人更注重这些细节的变化,这为长寿提供了更多保障。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不是取决于糖尿病本身,而是取决于对糖尿病的认知和态度。实践证明,只要规范地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就可以享受与其他人一样的寿命,甚至比生活不规律、不注意身体的人更长寿。
【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到你,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人只要能控制好血糖,寿命也没什么不同来自于正常人。有些人甚至可以通过养成健康的习惯来延长寿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糖尿病人也多了,控制血糖的方法也很多。最科学的方法是听从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定期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