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登基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了,此时的乾隆有了三个儿子了,分别是庶长子永璜、嫡长子永琏、三子永璋,而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很像,他一开始也是对嫡长子钟爱有加,所以乾隆第一个“秘密立储”的人选,就是嫡长子永琏。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cg/669d907880a4eb58.jpg)
可好景不长,永琏还没长大就早逝了,这件事给乾隆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嫡长子去世后,乾隆没有再立储的意思,他心里还是想着和皇后继续生出嫡子,继续立为储君,而在乾隆和皇后富察氏熬过了长子早逝的痛苦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诞生,那就是永琮。
永琮一出生,乾隆又动起了立储的心思,刚准备把传位诏书写好,谁知道永琮又早夭了,永琮的早夭间接导致了富察氏皇后的驾崩,而乾隆也心灰意冷了。
而乾隆的寿命长得可怕,但是他的皇子们却命运多舛。
乾隆一生有十四个命名的皇子,真正成功活过三十岁的却没几个,而一旦活不到50岁,那就意味着,他们根本“活不过”乾隆,更别说被乾隆立为储君了。
乾隆没超过十岁的儿子:永琏、永琮、永璟、永璐。
乾隆没超过三十岁的儿子:永璜、永璋、永琪、永璂。
乾隆没超过五十岁的儿子:永珹、永瑢。
上述的十位乾隆皇子,都是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去世的时候,看到的还是一个满面红光的乾隆,可见内心的郁闷是不少的,而其中“永璜”和“永琪”乃是乾隆在嫡子接连夭折后,曾想过“秘密立储”的人选,但可惜的是,这两人都早逝,二十岁出头就去世了,这让乾隆很无奈。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cg/2c70f55ee209bbe3.jpg)
跟康熙的儿子比,乾隆的儿子很明显出现了一种“断层”。
比如康熙的大阿哥、废太子,他们都活了三十多岁了,而且他们贯穿了康熙朝的前后,人脉资源把控很到位,但是乾隆呢,他那些靠前的儿子都早夭了,后来出生的儿子都处在乾隆的巅峰时期,被乾隆的“强势”笼罩着。
所以乾隆后期,他能立的儿子就只有四个了,乾隆根本不是怕孩子夺嫡打架,他很怕没孩子可以立,一个皇帝一生有十几个皇子,看似是不少,但问题是要看看这皇帝是谁,如果是乾隆皇帝这种活到快九十岁的人,十几个儿子,那其实真不算多。
乾隆二十五年,嘉庆出生,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已经等不及了,率先把这个安全长大,且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儿子秘密立储,其实比嘉庆优秀的皇子不是没有,但他们都已经去世了。
当然啦,在乾隆一朝,秘密立储制度还是有用的,毕竟和嘉庆并列的还有三位皇子,一旦乾隆公开立储,也难免会形成“四子夺嫡”的局面,同样非常奇怪的是,乾隆晚年还剩下的这四个儿子中,反而都算长寿,跟他们之前的兄弟十分不同。
因此,乾隆一朝没有“夺嫡”现象的发生,这跟大清的储君制度、乾隆和儿子寿命的特殊反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跟康熙相比,这不仅是制度上的差异,也有客观事实特殊的差异。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cg/9f10f54dc570c12e.jpg)
结语:
从嘉庆的角度来讲,他不仅做皇子时不敢和乾隆有矛盾,就算登基做皇帝了,他都还是要被乾隆管得服服帖帖的,嘉庆也是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儿子皇帝”,就算当了皇帝,每天都还要去给乾隆跪安,接受乾隆教导,放在康熙身上,这根本做不到,随时都会玩脱了。
而乾隆之所以能够稳坐太上皇帝,这跟他强大的皇权掌控力有关,这也是十分客观的一个因素,康熙的皇权确实不如乾隆掌握得深,假如康熙有这种权力掌控度,那么也不至于担心被几个儿子造反了。
最后,对于乾隆来说,他的一生其实最大的矛盾是自己,他不能说不疼爱儿子,只是看着孩子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也渐渐灰心了,一直陪着他的,只有皇权,这也是为什么他都宁愿禅让皇位了,却不肯把权力给嘉庆的原因,所以乾隆的长寿,也并不是让他自满的一个事情,只能说人到了他这个层次,很多无奈也只是无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