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欧阳修的目的
后来,欧阳修出马了,他接连上了《论狄青札子》和《论水灾疏》、《论水灾疏灾之二》等奏章,第一封奏折里直接说了武将担任枢密使的弊端,还是那句话,重文抑武,结合五代以来武将做大之后的后果,极力要求仁宗罢免狄青。
后两封这把京师水灾联系到狄青身上,说武将多么阴险可怕。甚至说“水者,阴也,兵者,亦阴也。”说现在又是黄河发洪水,又是下大雨,这都是武将带来的灾难,这是上天的示警。一定要把狄青罢免了,甚至说这其实是对狄青的爱护,那万一狄青将来真的犯事了,那就是杀头啊,所以趁现在只是有点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算了。
现在看来其实是很可笑的,这不是污蔑是什么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中书省的集体上书,狄青不下去都不行了。
5,欧阳修逼走狄青和秦桧逼死岳飞的区别。
欧阳修和秦桧的做法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欧阳修只是为了逼走狄青,并不是要把狄青赶尽杀绝,这是文人的局限性罢了。但是有人也说,欧阳修之所以这么做,是对狄青的爱护,这一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秦桧就不一样了,他就是处心积虑地为了彻底地弄死岳飞。
欧阳修作为一个文人,一个谏官,他有他的责任和立场,他们必须为国家消除未萌之患。但狄青生性耿直,他想不开,他憋屈啊,他想不开自己忠心耿耿为什么这么不受待见,他去要说法,其实哪里有说法呢?就像文彦博说的那样,只是怀疑啊。狄青一听无语了,彻底无语了。
就这样,狄青去了陈州,仅仅半年之后,便嘴生毒疮,抑郁而终,年50。据说仁宗闻讯之后悲痛欲绝,追赠狄青为中书令,谥号武襄。
其实纵观整件事的始末,说白了就是一直贯穿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的延续,这是两个阵营之间的斗争,并非是欧阳修对狄青的斗争,说白了,即使没有欧阳修也会有文彦博韩琦王拱辰等等。再结合欧阳修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以及他的人品,其实他这么做也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这是国策是当时的形势使然,他或许真的是没有一点点私心的。所以,现在的我们就没有必要对他如此苛责了。
欧阳修3次上书,逼得寒门出身的狄青,49岁惊惧而死。但他和狄青无冤无仇,为何要诬告他?这事,不能全怪他。宋朝武将凋零,几乎成了定局。
狄青是宋仁宗时期,罕见有能力的将领。
他的出身很低,年少与人发生冲突,进了监狱,发配充军才进了军队。
最初,他只是一个小小骑兵,但因为擅长骑射才被选作了散直。而后,在李元昊叛乱的战争中,狄青亲自当先锋,用大大小小的25场战斗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那一战,他俘虏500多人,收缴2000多顶帐篷,还直接焚烧掉了西夏的储备粮。此后,西夏人一听狄青的名字,就能吓破胆。此后,狄青终于出名,开始受到宋仁宗的重用。
当时的北宋,到处充斥着重文轻武的思想,但凡家里有点背景的,都以从武为耻,朝廷可用的武将寥寥无几。狄青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宋仁宗的燃眉之急,更让北宋的边境多了一重保障。
《宋使》: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范仲淹担心狄青只知从武,不懂兵法,还主动教他学习《左氏春秋》,凡是不可只逞匹夫之勇,而要懂得智取。
而后,在平定邕州叛乱的过程中,狄青充分表现了他将帅的智勇双全。
1052年,狄青被升任枢密副使不久,邕州的侬智高就叛乱了。侬智高先是攻破了邕州,而后又接连战胜,几乎占据了整个两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