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什么苏轼会在亡妻死后十年写下这首词作?
少女心中一动,原来他就是父亲日日挂在嘴边的苏轼,思及此,脸上不觉布满了红霞,她对苏轼颔首道:“我叫王弗!”
那一年,少年19岁,少女16岁,一场情丝终是开了篇。

那日过后,少女盈盈立于山间的模样始终萦绕在少年心头,他多想再见他一面。这日,恰逢先生王方生辰,苏轼与同窗好友一起前去贺寿。
席间,少年热情似火,推杯换盏,一时间竟酒意上涌,醉倒在了王方家中。待到半夜,苏轼从榻上醒来,同窗们都已经回了书院,他连忙起身,准备离开王府。
月光朦胧,苏轼步履匆匆,迷失间竟走到了后院。只见翠竹掩映之间,烛光摇曳,轩窗下,清丽的少女正在对镜梳妆,那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人啊!
苏轼不禁想起,临行前,他去山间采了一束飞来凤,那是她最喜欢的花,他想要送给眼前的少女,连同自己的思念一起。

于是,苏轼慢慢靠近窗户,将手中的飞来凤投进了窗中,少女被苏轼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抬头望去,只见苏轼站在窗前,面带微笑地看着她。
王弗心中狂跳不已,正不知所措之时,苏轼转身离开了。望着苏轼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少女捡起那束清香阵阵的飞来凤,喜不自胜。
自那日后,少女常常去书院游玩,言语间时常提起苏轼,王方知晓了女儿的心意,便带着媒人上门说亲。苏洵与王方是至交好友,听闻来意,欣然同意。
这一年,少年少女的一场爱恋终于落地生根,得结良缘。

婚后,两人恩爱缠绵,苏轼读书时,王弗常常伴随左右,红袖添香。一日,苏轼想起王弗的题字,忍不住问道:“夫人可曾读过书?”
王弗愣了一下,思虑间,微微摇了摇头道:“不曾!”
苏轼不禁有些懊恼,他想,也许“女子无才便是德”才是女子该有的模样吧。王弗将苏轼的懊恼之情尽收眼底,嘴角微微上扬,却保持沉默。
此后,苏轼每每读书,遇到忘记的词句时,王弗总能从旁提醒,让苏轼茅塞顿开,苏轼见状,又试探地问道:“夫人不是不曾念过书吗?如何知晓这些?”
王弗轻声说道:“碰巧知道罢了。”
王弗虽如此说,可每到苏轼询问她与诗文相关的问题时,她总是对答如流,有时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苏轼此时才明白,自己的妻子哪里是无才,不过是藏拙而已。

公元1056年,21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跟随父亲苏洵一起,前往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苏轼不负众望,连过三关,金榜题名。
可正当苏轼踌躇满志的时候,噩耗传来,母亲程夫人病逝。苏轼悲痛不已,连夜赶回眉州,为母亲守孝。
幼年时,苏轼的生活起居都是母亲细心照料,读书时,苏轼曾立志要成为范滂,程夫人闻言,平静地说:“你想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