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什么苏轼会在亡妻死后十年写下这首词作?
说罢,她便撒手而去,终年三十四岁。

朝云去世后,苏轼将她葬在了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并为她筑了一座六如亭,亲手写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王朝云是误打误撞走进了苏轼的人生,又在苏轼最黑暗的时候离他而去,她说,一切如梦幻影,她是真的明白了。
她这一生,背负着另一个人的影子而活,她的通透,她的知情识趣都有着王弗的影子,苏轼的目光总是透过她,落在了另一个地方。
苏大人,一切都是你的幻想,我并非你的梦中人,所以,我走后,不必为我悲伤。

04
最后
苏轼这一生,仕途坎坷,情路坎坷,他将自己困在了过去,困在了拥有王弗的美梦中。这大概就是,年少时遇到了太过惊艳的人,余生都会变得不得安宁!
王弗去世后,他一直都在寻找她的影子。
他在王闰之的身上,看到了温柔坚强,在王朝云身上,看到了机敏聪慧,他曾以为是她回来了,可他又清醒地意识到,她们都不是她。
千里孤坟,他再也等不来他的爱人,只有三万棵雪松在山间婆娑,证明她曾来过。他的身边有王闰之,有王朝云,可是他的凄凉却无人诉说。
十年,二十年,这一生,他仿佛被困在了中岩的书院,那湾池水边。
后来,王闰之走了,王朝云走了,他的师父欧阳修走了,连他讨厌的王安石也走了,他追寻了一生,也孤独了一生。
再后来,他一叶小舟,踏着风浪,漂洋过海去了儋州,无人再陪伴着他,只有孤独,无边的孤独。
我想,若是有来生,只愿他能回到梅雨含情的那一日,唤鱼池旁,少年拉着少女的手说:“我叫苏轼,我心悦你!”
少女巧笑倩兮,眉目如旧!

感谢邀请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生于书香世家,受家庭影响,王弗知书达理,博览群书,为人聪慧稳静。
当初苏轼与王弗在同一所书院读书。书院中有一景观,流水岩石,水中群鱼相伴。学院邀学士为此命名,文人雅士纷纷,但只有苏轼和王弗取得名字得到众人认可,巧的是苏轼和王弗同取一名,可谓是文采相当,想法相同。
王弗年轻美貌,婚后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去世。苏东坡极为痛苦。十年后,苏东坡40岁任密州知州。正月二十,他梦见前妻,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挥笔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传诵千古的悼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生死相隔,转瞬十年。人虽亡,而曾经的美好难忘。这十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颇受压制,心境抑郁。密州生活困苦,与继室王闰之(王弗去世三年,苏东坡续娶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亦贤妻良母)及儿子均一起生活。无法日夜想念,但即使不思量,也不可能忘却。
梦中回到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的家,夫妻相见,没有久别重逢、卿卿我我,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为“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