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正常人一天应该排几次便?

常驻编辑 百科知识 2022-12-12 腺瘤   息肉   肛门   粪便   肠道   胃肠   正常人   大便   频率   次数   食物   习惯   疾病   医生   情况   财经   健康
你觉得恶心的东西在医生的眼里却是个宝,因为他可以通过大便的外观、你排便的频率以及你排便后的感受来初步判断你的整个肠道的健康情况,以此判读你是否是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腹胀、腹泻、便秘和原因不明的肠道功能紊乱。因此对大便的描述成了医学的一个分支,而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就是目前医学界所能接受的最佳的客观描述。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将大便的外形分为以下7型分别包括: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 1型:一颗颗硬球,医生的眼里看上去像是小兔子的便便;
  • 2型:香肠状,表面凹凸,医生的眼里像是一串串葡萄
  • 3型:香肠状,表面上有裂痕,医生的眼里像是一根玉米棒
  • 4型:香肠或蛇状,表面光滑,医生的眼里更像是一根香肠
  • 5型:断边光滑的柔软块状,容易通过肠道,医生的眼里更像是炸鸡块
  • 6型:粗边蓬松,糊状大便,医生的眼里更像是一碗稀饭
  • 7型:水样便,呈现出液态,医生的眼里更像是一滩肉汁;

通常情况下1型和2型表示存在便秘的情况;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3型和4型是才是理想中的便形,而4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状;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5型、6型和7型一般则代表存在有腹泻的可能。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怎么样,医生眼里的描述是不是更有食欲感,搭配你想象中的样子会不会让你更恶心呢,哈哈。这就是国际上公认的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有了它医生可以更好的诊断患者存在的疾病困扰。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了解了大便的具体形状那么正常人大便的频率一般是多少呢?

其实啊正常的健康人的排便频率都是不固定的,但是只要是你排便规律就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大便就是食物的消化物,一定程度上与你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禚医生特地给大家查了下一篇文献,2000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对北京地区非病人的排便习惯进行了一个研究,通过样本代替整体的思路借助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了1952份数据。我给大家列举出来了。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用样本代替整体的研究中,有84.17%的人群排便频率在1次/日,其次便是2次/日占4.82%,而且这个数据与美国人进行的一次42,375人的随机调查结果和十分的接近(每国非病人1次/日占83.4%)。因此我们借助研究数据大致的可以判定,健康人士的排便频率多集中在1次/日或者2日/次。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了解了绝大多数人排便的频率,那么怎样才算是排便异常呢?

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排便异常的判定其实在医学上是有专门的定义的,例如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判定中就对排便异常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排便异常应包括以下以下3个方面: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 (1)排便频率异常, 即排便次数>3 次/日或<3 次/周;
  • (2)大便性状异常, 为干硬或稀/水样便;
  • (3)排便行为异常, 如排便困难、急迫或排不尽感。

因此只有从排便的频率、到排便的形状以及排便的感觉上才可以明确的判定为排便异常。因此不能够简单的通过排便次数来确定是否排便异常。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家都说排便习惯一旦改变通常就意味着肠道疾病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什么才叫做排便习惯的改变。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U03拜客生活常识网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们对于排便习惯改变定义通常是这样认为的即大便习惯的改变要包括症状、大便频率、是否便血、大便形状这4个因素。首先是否存在排便频率的改变,并且有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的直观感受,并且大便的形状会存在改变,甚至在大便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便血甚至隐血的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排便情况不会有特别大的波动,

相关阅读:

  • 广东饮食清淡,为何却大肠癌高发?多半与4个因素有关,别小
  •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专家提醒:可能与这几个原因有关
  •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 人过五十,不想患上肠癌,应该注意避免哪些坏习惯?
  • 肠癌最爱“缠上”哪些人?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大如足球,直径约20cm
  • 重要提醒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有什么区别?这几点你一定
  • 胃上哪些肿瘤是良性的?
  • 乳腺结节坚持2件小事,结节慢慢消散了,医生:值得收藏
  • 体检发现的乳腺结节,会变成癌症?报告单上有这些字样,要小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