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云集陈建斌、倪大红等多位大咖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火遍大江南北,乔家大院的名号如插了翅膀,飞进了千家万户。
一时间,乔家大院成了文化与晋商的代名词。
来自三山五岳的游客络绎不绝的到祁县来打卡,乔家大院的门票收入,一年之间就多出了2500万元。
乔家大院的游客与日俱增,而其显然没有做好接待准备,口碑一路下滑。
首先浮出水面的是停车问题,因为停车场爆满,许多车辆只能停在路边,导致进出入口都排起了十几公里的长队。
等着进去参观的游客,还没见到乔家大院的庐山真面目,就已经被漫长的等待消耗掉了耐心。
景区内停车场的工作人员和导游态度恶劣,也是乔家大院饱受诟病的一大问题。
他们对游客经常出言不逊,总是摆出一副爱谁谁的姿态。
游人们花了钱是去游玩的,而不是去受气的。
景区内的商品价格一夜暴涨,原本卖5毛或1元一支的冰棍,转眼间就成了5元乃至8元。
稍微带点奶的雪糕,更是没有低于10元的。
游客的增多,为附近百姓带来了就业机会。
摊位的增多,带来了卫生条件恶化、假货泛滥、欺客宰客、强制消费的问题。
商品种类单一、售价高,这种滥调陈词的问题,也在乔家大院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成了乔家大院的代名词。
某位游客吐槽道:“乱设指示牌,把你引向各种购物区,连戏台都变成了先表演节目后推销书画。因为乔家大院俯瞰像个喜字,所以在游客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俗气无比的大红色喜字拱门,收费拍照。还有出口处,足有二里地长的各类商摊一眼望不到头。”
游客们去乔家大院,先是会被停车问题弄得头疼,接着又被无休无止的高价商品迷得晕眩,最后出去时,还要承受双倍停车费的痛苦。
大家纷纷抱怨:“乔家大院,去一次难受一次,138元找罪受。”
满是铜臭味的源头,在于乔家大院本身。
乔家大院本是国有资本乔旅公司控股,而它拿出了65%的股份,交给了山西景世恒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晋中市金惠农贸易有限公司、北京水木华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其中,山西景世恒华旅游占据45%的股份,握有绝对的控股权。
乔家大院变成民营控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
乔家大院的门票变成了两张,一张是72元,只能观赏中堂、德兴堂;另一张是76元,可以去到保元堂、宁守堂。
这意味着,游客需要花148元才能窥见乔家大院的全貌。
后来,乔家大院曾进行过多次门票整合,定好了115元的中准价。
按照国家规定,每次涨幅不得超过中准价的25%,频次不得低于三年。
然而,乔家大院的控股公司不顾国家规定,多次召开听证会,擅涨门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