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3/周瑜打黄盖

二蔡诈降之计被周瑜、黄盖等人看破后,并未当众戳穿,他们要利用这次机会,来次反诈降。于是,在东吴大营就上演了一出人们非常熟悉的“周瑜打黄盖”。此计有个正规名字,叫苦肉计。苦肉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四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周瑜当着蔡中、蔡和的面,找了个不是,将黄盖痛打一顿。无故被殴的黄盖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决计降曹。黄盖无故遭殴,是二蔡亲见,得到密报后,即使精明过人的曹操,也不能不相信。周、黄二人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20万军队。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意打,一个愿意挨。”
二蔡与曹操有杀亲之仇,他们“降吴”为何就被人一眼看出“诈”来呢?如上文所述,是与曹操“扣押”二蔡家眷有关。曹操话中的“二位将军的宝眷现在荆州,必当妥为照应”,实是将二蔡的家眷充任质子了。
4/周郑交质带了个坏头

质子,近似于现代意义上的人质,本是指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因他们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故称质子。质子文化,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质法”也因时俱进。
质子盛行的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或为盟友,或因战争,都会以质子做筹码的。古时诸侯国之间为了表示履行盟约,互派近亲去对方国家做人质,如:《左传》中所记述的“周郑交质”。
所谓“周郑交质”,是指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中立得首功,积极服侍周王室,郑国的当家人因而受到重用。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

东周初期的郑国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后来,郑庄公的权力越来越大,引起周平王的不悦。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由此,郑庄公处处挑衅周天子的权威,君臣关系恶化。
为了达成妥协,周平王和郑庄公以交换人质的方法来取信与约束双方。自春秋起始的东周,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连姬姓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天子和诸侯的信用,更是危险到要用交换人质来作保证,从而沦为历史笑谈。
另外,由“周郑交质”始,开启了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交换质子以维持平衡的先河。
5/异人质赵与汉代和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