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比如秦始皇的老爸公子异人(报改名子楚),就曾是秦国送入赵国的质子。异人系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嬴柱之子,生母为夏姬。异人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公子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
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这时,有个名叫吕不韦的卫国富商主动接近他,不仅供给他车马广屋、锦衣玉食,还将自己的心爱的女人赵姬引荐给公子异人。后来,公子异人迎娶赵姬,生下秦始皇。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是为秦庄襄王。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
除了两国互交质子外,古代两国交战求和时,失败一方为了表示臣服,保证守信,把近亲派去对方做人质。如汉朝的和亲制度,就是质子的一种。历史上的强汉,虽然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但是,也有战败受辱的无奈。“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为保边境安宁,这才有了为后世诟病的汉家公主和亲的无奈之举。
6/当活人成为抵押物

在三国时期,这样的“质”与“质任”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辽东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就曾在洛阳做质子,后来,因为哥哥反叛,受到牵连而丢命。公孙晃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他的叔父公孙恭任辽东太守时,被派到京师做官。说是去做官,其实也是去充当人质,这就是历史上的“质任”。
当公孙晃得知弟弟公孙渊胁逼公孙恭退位自己上位后,公孙晃就认定公孙渊必叛。为求自保,公孙晃不断上书指称公孙渊可能会生叛乱,请曹魏出军讨伐,但是,魏明帝曹叡不听。后来,公孙渊果然于辽东扯旗叛魏,作为人质的公孙晃,最终难逃一死。
据史料记载,因为其弟公孙渊反叛,公孙晃按罪当被连坐诛杀。魏明帝曹叡因公孙晃之前的劝谏不忍心将他于闹市公开斩首,想将他囚禁于牢中让其自杀,虽然有人上书请求赦免公孙晃之罪,但曹叡不听,依旧派人赐公孙晃及其妻子吞金自杀(总算是留下全尸)。公孙晃夫妻死后,曹叡赐给棺木、衣服,将公孙晃及妻子入殓殡葬于其家中。
7/ 委质于人

其实,质任制度,在封建时代一直被延续下来。北宋初年规定,凡是做边地州郡官的,都要挂名兼任内地的州郡官,只许单身赴任边地,家眷留在内地任所。明太祖朱元璋控制诸将更严,他曾下诏:“与我取城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坐,不许搬取出外。”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里的军事首脑和帝王在他们的部将和边地守土官员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不存在的,保证双方一致的办法,就是把部将或边官的家眷做抵押品给控制起来,以取得“信任”,这就叫“委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