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朝,活了85岁,功盖天下而主不疑,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3/郭子仪与李光弼

郭子仪是个心胸开阔之人,有大局观,与同僚相处,也恩怨分明。李光弼是与郭子仪齐名的大将,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其麾下担任牙门都将。两人虽为同僚,一对年轻气盛的将军却不能和睦相处,虽然同桌吃饭,却互相瞪眼,不肯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节度使的职位,变身为李光弼的直接上司,李光弼想想之前的矛盾,遂生去意。
不久,唐玄宗下诏命郭子仪率兵东伐赵、魏,李光弼求见郭子仪说:“我情愿一死,只求你赦免我的妻儿子女。”郭子仪即刻走下堂来,搂着李光弼上堂,流着泪道:“当今国家遭逢乱事,连皇上避难去了。没有你的协助,我怎么能够出兵打仗呢?现在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于是互相扶持对拜,共谋破贼大计。
在其后的平叛之战中,郭子仪与李光弼携手并肩,共同为中兴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一同跻身中国古代名将之列。
4/奸宦鱼朝恩

郭子仪的快速崛起,朝中有些人就看不下去了,害怕有朝一日分沾了自己的恩宠,其中反应最激烈的那个人,就是宦官大臣鱼朝恩。鱼朝恩是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暴发后,他先是护送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后又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
为了巩固自己在军的地位与威望,鱼朝恩以其特殊的身份,在郭子仪的前进道路上频设障碍,屡屡进谗言,阻止郭子仪被皇帝重用。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被围于相州,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相救,攻下魏州后按兵不动,以待时机。李光弼请进击魏州,以阻止史思明救援,但遭到了鱼朝恩反对。而60万官军也因鱼朝恩的干预,使得诸军不能统一行动,致使交战失利。
之后,为了加强东都的防守,唐肃宗诏命郭子仪留守东都,任他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妒嫉郭子仪的军功,又将相州之败归咎于郭子仪。唐肃宗听信了他的谗言,不久把郭子仪调到京师,解除了他的职务。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任观军容使的鱼朝恩驻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这时,史思明已攻占了洛阳,并与李光弼军对峙于河阳。有人再次建议重用郭子仪,唐肃宗即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他率英武、威远等禁军及河西、河东诸镇之师以攻取邠宁、朔方,最后直捣叛军巢穴范阳。诏令下达十几天之后,“复为朝恩所间,事竟不行”。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集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十余万于陕州,以进讨史思明。并欲以郭子仪为副元帅,结果又遭鱼朝恩等人“沮之而止”。
5/“智取”鱼朝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