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朝,活了85岁,功盖天下而主不疑,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是金子终归是要发光的,历史并未因鱼朝恩等人的阻挡而停下脚步,郭子仪在反反复复中被启用、弃用,终于成就了一代名将的英姿。
但是,鱼朝恩亡郭之心不死,趁着郭子仪抵御吐蕃时,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朝中大臣都担心拥有重兵的郭子仪扯旗造反,鱼朝恩仍一意孤行。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郭子仪凯旋入朝,唐代宗将此事告诉郭子仪时,郭子仪不仅没有怪罪鱼朝恩的意思,还流泪自责:“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要宴请郭子仪,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劝他小心行事。部下们为了他的安全,也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着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一见非常惊讶,便问郭子仪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别人的那些议论都告诉了他,并表示自己并不相信那些话。鱼朝恩听后,感动得鼻泪泣零,哭道:“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从此以后,鱼朝恩再也不在郭子仪背后使坏了。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新唐书·郭子仪传》)
6/卧榻之侧

宋太祖赵匡胤有句名言,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为了消除皇帝对自己的顾忌,郭子仪在与皇室的相处中,处处示弱。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功劳与影响,所以,遇功不抢,见名不争,且能推则推。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而且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几职,贪图升官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皇帝无奈,只得应允,并将他辞谢的事迹交给史官,命令记入国史。
子仪至自泾阳,恩赉崇缛,进拜尚书令,恳辞,不听。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子仪确让,且言:“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隳大典?且用兵以来,僣赏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亡耻。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帝不获已,许之,具所以让付史官。(《新唐书·郭子仪传》)

作为坐镇一方的大佬,郭子仪有权任命属官。有一次,他按实际需要,任命了一个州县级别的官员。从程序上说,这位官员的最终任命,还是要经皇帝批准的。但是,报告打上去后,代宗却没有批准。郭子仪的部将们都很生气,都认为郭子仪功高盖世,任命一两个属员都遭受如此阻拦,皇帝也太不给大帅面子了。当时就有人鼓噪而动:“大帅,现今有些节度使随便封几个官,皇上都批准,大帅不过封了个小官,皇帝就这样小气,实是没有拿将军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