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上天之前,小鹏对G9抱有极大期待,连特斯拉都不放在眼里。
G9一上来对标的,就是保时捷。
对标保时捷不奇怪,很多新能源车都干过。
李斌就曾多次cue保时捷,2019年说蔚来江淮的工厂比保时捷强,今年又说蔚来在欧洲的租赁价格跟保时捷一样很合理。
马斯克也拿保时捷对标过,称新款Roadster能秒掉保时捷。
马斯克说完,市场对特斯拉充满期待。小鹏一说要对标保时捷,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去买保时捷。
小鹏其实没少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何小鹏曾说,“坚持每个月一次的智能升级和迭代”。
然而现实却不如意,不仅比不上保时捷,跟国内的同行比都越落越远。
今年9月交付量,小鹏只有8468辆,而理想、蔚来都稳定破万,蔚来更是破交付量新高。
事实证明,所谓的“频繁迭代”,更像是小鹏的底气不足。
比如小鹏在2018年重磅推出的G3,没过两天,就被不少车主反映停车不好开动、续航有问题等。
为了救场,小鹏仅隔几月便推出一款改良版。
然而新G3也无法掩盖老G3的问题。
直到一场“召回门”,小鹏汽车的病因才被彻底揭露。
2021年初,小鹏召回了13399辆G3,召回的原因是,逆变器有缺陷。
逆变器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零件,直接关系汽车的速度和动力,成天嚷着升级的小鹏,连这一底层技术都没做好。
这也是小鹏底气不足的原因,在一些容易被忽略却不该忽略的细节上,小鹏还是没能足够极致。
被召回不是最尴尬的,理想、蔚来也因为质量缺陷召回过,但论召回规模之大,还没人比得上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