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昨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至关重要。回顾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也对“十四五”时期做了重大部署。
而关于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层面,也透露出重大信号,值得关注。
1
对于过去一年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绩,报告中提及:
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讲真,相比前几年对城镇化成绩的详细描述,今年说的比较模糊。
比如“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究竟出台的哪些新举措?
回顾2020年,疫情的特殊年份之下,区域发展战略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战略的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编制黄河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当年10月,中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战略终于落地,成都和重庆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合作措施,推动双城合作度。
当年12月,中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北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战略也终于落地,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重要城市,也迎来新一轮的利好。
而去年另一个现象——城市扩容,也留下重要一笔。
4月28日,四川省正式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5月9日,重庆将原来只有9个区的主城区,增加涪陵、长寿、江津、合川等12个区,加上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三个功能区,共同组成新的“主城都市区”;
6月19日,四川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6月19日,长春市代管由原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
城市扩容潮,源于去年4月份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这是国家层面,对中心城市扩容发出的最强烈信号。
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一系列的动作再次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都市圈的时代。
2
而在未来5年,中国的城镇化该走向何方?
报告中提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这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即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