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四年,复拜太常,十年免。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后子脩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建安四年,曹操为什么要起用杨彪呢?此时曹操压力山大呀!
建安四年前后大事记。
建安四年(199年)前后,三国大幕徐徐拉开。
建安三年,孙策遣使入朝,被封为讨逆将军,平定丹杨。建安四年,孙策打败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华歆让豫章太守与孙策、杀吴郡太守许贡,据有江东。建安五年孙策死,弟权袭其余业。
建安三年,刘备败于吕布投奔曹操。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厚遇刘备,表刘备为豫州牧、左将军。在朝堂上被汉献帝认为皇叔。建安四年,衣带密诏“诛曹”未发前,曹操对刘备称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及至建安五年,董承等因衣带诏而死,刘备已在外,得了“诛曹”之大义。此生与曹操势不两立。
建安四年三月,袁绍攻灭公孙瓒,占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夏,十万精兵南攻许昌。建安五年,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前,曹操做了很多事,比如收拾了刘备和徐州,又如起用杨彪、杨修等。袁绍袁术是同个爷爷的叔兄弟,后来兄弟俩也不合。杨彪同样看不惯袁绍,袁绍曾托曹操治罪杨彪。大战前,曹操拉拢各方势力、为稳固后方做的努力,对杨彪来说,也是迫不得已要表的态吧,毕竟袁绍也是高举衣带诏的大旗。建安十年,曹操收拾完袁谭,就免了杨彪的职。
裴注引《世语》谈杨修: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杨修生于175年,举孝廉,除郎中。25岁时,约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前,开始做曹操的主簿。主簿参与军机,曹操对杨修还是信任的。
正如前面孔融所言,“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杨修初期和曹操关系还是不错的,助曹就是扶汉。
只是随着曹操野心的膨胀,杨修对曹操有诸多不满意。他对曹操应该是又爱又恨的吧。三国演义有张松训斥杨修辅助曹操的话,杨修为之脸红。他能有何选择呢?曹操名义上还是拥戴汉室的。
对比下孔融 荀彧和崔琰吧。
孔融之死
《后汉书 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岁余,复拜太中大夫。必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