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越战期间,由于士兵需要在整个巡逻期间都是以C口粮为食。这样铁皮罐子重量大,而且容易损坏的问题就严重的暴露了出来,美军自己统计,在二战中,美军士兵一般只会连续三天吃这种罐头食品,但是到了越战时期,经常是一连吃一个星期的罐头,这样C口粮就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了。
而在越战期间,美苏的太空竞赛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礼物,一开始美苏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吃的食品是一种类似于牙膏的食物,吃饭就像吃牙膏,在电视时代,这种吃牙膏的样子实在是太打击公众对于宇航事业的支持了,所以各种新型食品也开始在美苏的宇宙飞船上使用,包括脱水蔬菜什么的新型罐头开始出现出现,而且由于宇航产品对于重量的苛刻要求,开始出现使用铝箔的软罐头,这种情况下,军用罐头也开始使用这种软罐头。美国又是在世界上首先推出MRE这种单兵食品,来取代过去的C口粮。美国大量使用以后其他各国纷纷跟风。
MRE解决了铁皮罐子的重量问题,同时通过使用化学反应可以给主菜加热,俗话说一热抵三鲜,能吃到热食对于一线士兵的士气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现在各国也都是在单兵食品中配上一个小型的加热器,一般是通过水和别的东西化学反应放热,当然象法国的还是放了一个小的炉子,用明火加热,据说是法国人认为用能吃饭的时候就能用明火加热食物,而且法军的单兵口粮味道要好于美军的,美军的MRE继承了前辈C口粮的骂名,它的口味被美国大兵骂得一无是处。
现在各国的军用罐头,一般都是采用这种软罐头,不过原来的铁皮罐头也还有,现在美军又开始在集体伙食保障中使用一种叫做浅盘食物的保障方式,样子有点类似于食堂的自助餐,但是个人伙食保障还是依靠MRE,其他各国的情况也是差不多。
从前的军用食品主要目标是让军人活着,现在的军人食品主要目标是让军人觉得当兵日子好,愿意当兵。主要区别就在于二战时各国都是征兵制,就是强制服兵役,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爱当兵这个职业,但主要还是国家有这个需求,并不管你是不是想当兵。当兵的伙食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让当兵的多活几天最好的是吃一次能一天不饿,可以持续打仗,至于当兵的爱吃不爱吃不是上级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在军粮供应紧张的时代,当兵的也不敢有过多要求,除非真的没饭吃了,一般当兵的不会造反的。
二战时在首先考虑让士兵吃饱的前提下也尽量照顾当兵营养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虑口味的需求,这对后勤的压力很大。为了减少成本,日军把牛血加上豆类食品当成牛肉还供应,美军发明了午餐肉,其实就是少量的肉再加上一些别的东西冒充肉来供应。在减少肉的用量的同时尽量提升口味糊弄当兵的。美军还大量提供了鸡蛋粉这种东西,据说确实是用鸡蛋做的粉状物,极好的解决了运输的问题。总之二战的军用罐头主要考虑的是实用性,运输的方便性,所以没什么花样。加上压缩饼干这种现在看来反人类的食品,美军的生活已经让各国军队羡慕嫉妒恨了。这类食品在中国当年物资不足时还是普通人很羡慕的食品,普通人能吃上午餐肉也是幸福的不得了,但中国人富了以后,一般人也不愿意吃了。
现代各国多数都已改为志愿兵制,取消了征兵制度,中国虽然还保留着征兵制度,但因为人口基数大,仅有从军意愿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征兵需求,所以也不存在强制服兵役的事了,所以多数国家人都是靠自愿从军的。当兵在多数国家已经从一种义务向一种职业转化,过于苦的生活吸引不来人自愿从军,所以各国士兵待遇都有很大提升,除了收入提高外,士兵伙食标准提高也是重要一点。士兵伙食从二战时吃饱变成了吃好,从热量充分到营养均衡再到口味满意,士兵伙食质量达到飞跃,军用罐头要求也提升了。简单的说一份野战军粮可以达到所在国市民标准伙食以上,包括饼干、果酱、饮料、肉、菜、汤,还要有自热设备,保证能吃上热食。军粮从保命型向舒适型转化,军用罐头供应也出现多样化,各种口味内容的食品都出现了,对于海军和高原这种不易供应的单位,就提供了各种花样的军用罐头解决。现在的后勤运输对食品的要求非常高,保命用的食品已经退出需求了。
罐头作为人类食品工程科学的一大创举,可以广义上指代任何以人工材料包裹,人为形成封闭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将该该环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