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打开地图后发现,山西刀削面开遍了我国台湾省。为了寻找这口儿家乡美食,地图闪崩。
刀削面,源自我国“面食之乡”山西省,是当地最负盛名的面食小吃。
即便是在五花八门的美食层出不穷的今天,山西刀削面在美食圈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文 | 余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原文首发于2022年8月9日,原标题为《为什么说山西刀削面讲究:刀不离面、面不离刀》,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面食之王”
三晋大地素有“中国面食之乡”的美称,有据可查的面食有280余种,其中作为山西面食“代言人”的刀削面堪称天下一绝,被称为“面食之王”。
关于刀削面的来历,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相传800多年前,元朝大将木华黎率领数万骑兵攻占太原后,为防止当地人反抗,便下了一道“限刀令”,将每家每户包括菜刀在内的所有金属刀具全部没收,并且规定十户一里,十里一把菜刀,各家轮流使用,用完即还,交由保长保管。
一天,有一户人家的老太太和好了面,让老伴儿去保长家借刀。由于刀已经被人借走,老汉只能空手而回。当他迈出保长家门口的时候被门槛绊了一下。
过去山西人家的房子都有门槛,为了耐磨,门槛都拿铁皮包裹着。老汉捡起一看是块薄铁皮,没多想便带回了家。
老太太见老伴儿只拿回来个破铁皮,只好将其磨光洗净当刀用。可是铁片子太软,又没刃,没法切。于是老汉顿生一计,让老太太在面团上一条条“砍”出面叶,再下锅一煮,捞上来浇上卤子。
一碗爽滑筋道,别有一番美味的刀削面便这样诞生了。
刀削面得名于制作手艺——削面的时候,师傅站在锅边一手托着面团,一手拿刀,对着滚沸的汤锅嚓、嚓、嚓,飞速地削出面叶,一片一片接连飞入锅中。煮熟的刀削面,入口爽滑筋道,无论是凉拌、热炒,或者是配上鲜香的浓汤、种类丰富的卤汁,再滴上一些山西老陈醋,别有一番滋味。
吃面的同时如果能观赏刀削面师傅的削面表演,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很多山西面馆中都有削面表演,有的能将条条削面准确地挂在一根绳子上,有的能远距离将面削到较小的区域内,更有甚者,能将面片削入茶壶嘴里,令人叹为观止。
传至今天,刀削面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上世纪90年代,刀削面就传入日本。目前仅在东京,以刀削面为主的中高端餐馆,就有百家以上。
2015年12月份,第一家山西刀削面馆,在美国洛杉矶落地生根,正式开业运营。
2 产业化滞后
单就工艺和历史,刀削面并不输国内任何一种面食,但谈到产业发展,却不及自己的邻居——兰州牛肉面。
在过去几年,面食赛道不断升级。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面食米粉融资事件超12起,其中牛肉面最“香”。
公开资料显示,从2021年5月到12月,仅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3个牛肉面品牌融资合计就超过5次,每轮融资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反观山西刀削面,却查不到一起公开融资记录。
论行业规模,山西刀削面也远不及兰州牛肉面。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7-2021年中国刀削面行业市场规模由23.6亿元增长至5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00%。
然而据兰州商务局数据,目前全国各地有“兰州牛肉拉面馆”4万多家,年营业额达600亿元。
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告诉记者,山西刀削面不被资本青睐,一是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的前提是企业化,进而才有可能市场化”。
资料显示,山西刀削面的连锁品牌数量与兰州拉面差距较大。窄门餐饮数据显示,山西刀削面在全国的连锁品牌数量仅有21个,而兰州拉面仅在兰州市就有242个连锁品牌。头豹研究院调研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刀削面行业的品牌连锁化率仅为1.77%,远低于中国餐饮平均连锁化率15%,且行业内并未出现真正的头部品牌和企业。
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冯守瑞更是这样总结道:山西刀削面面临“弱小散”的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