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把杠铃推成两半时,除了手臂向地面方向出力,还要利用两边的肩颊骨往躯干的方向推,加上如果力量要发挥最大,身体也保持稳定才行(就像出拳)。
研究来源:Vertical and lateral forces applied to the bar during the bench press in novice lifters
如此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哑铃卧推的重量不如杠铃的原因,因为哑铃更需要身体的稳定(左右两边都要顾),更少了双手握杠铃时像凹杠铃那样的横向发力。
十一、始终保持躯干的稳定
正如前面所说,卧推就像打拳一样,如果要出最大的力量,需要巩固躯干(闪电五连鞭的效果要好也要这样XD),这也是为何在看健力专项赛事时,选手举起重量前通常要花十几秒在杠铃下"扭来扭去"的原因了,并非要刻意秀给评审及观众,而是要让肩胛后收,巩胸椎(视觉上像凹腰椎但并非如此,因为如果是真的凹腰椎很容易受伤)
当然我们平常训练不可能都像专项比赛只做一下,所以为了在每一组发挥最大的力量,每一下都得保持躯干的稳定,再搭配膝盖往前推(也就是Leg Drive-腿驱动)即可
ps:这也是为何卧推要求突破时,很多大神会推荐练腿的原因了
后记:
卧推很难上手的地方,不只是一开始练习时,因为平常生活胸发力的机会很少,使得胸的感受度很难掌握外,卧推的起杠、有无帮忙护杠的人手、腿驱动,甚至是每一下发力时身体是否有稳定,光是少了一项就会对训练有所影响。
当然还有更重要也是这篇文章里面没有提的——时间(经验),训练的经验可以让自己不只是知道技巧而已,还懂得在运用技巧时,身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