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临床常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使用一种针对CK-M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标本中99.6%CK-M亚单位的活性,但不影响CK-B亚单位的活性,然后使用测定CK的方法来测定 CK-B活性。因为血清中CK-BB的含量极微,且CK-M和CK-B亚单位的活性一致,CK-B活性的测定结果乘以2即为CK-MB同工酶的活性(图2)。

通过测定340 nm处NADPH吸光度的变化速率,计算得到CK-B的活性,将结果乘以2得到样品中CK-MB的含量。

图2 CK-MB检测原理示意图
CK-MB检测结果大于CK的原因分析
1、血清中CK-BB升高
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的时候,抑制了M亚基,保留了B亚基。如果血清中含有大量的CK-BB(如脑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时),会导致CK-MB活性>CK活性。
2、方法学干扰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因为肿瘤细胞刺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底物或辅酶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导致CK-MB水平假性升高。
3、巨CK(Macro CK)
巨分子酶因其分子量大,在体内不易排出也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降解,又因其有较长的半衰期,故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在常规生化检测中往往易引起酶活性假性升高及同工酶的改变。巨CK不可被抗CK-M亚基抗体抑制,导致CK-MB活性的假性升高[6]。
(1)巨CK1
巨CK1是CK同工酶与免疫球蛋白聚合的复合物,多为CK-BB与IgG或IgA形成的复合物,也有少数为CK-MM与IgG或IgA形成的复合物,偶见IgM型。巨CK1可见于自身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继发性肌炎、萎缩性肌炎等,但在少数健康人中也可检出巨CK1。
(2)巨CK2
巨CK2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又称CK-Mt(Mitochonria,CK-Mt),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当线粒体崩解时,线粒体膜的小碎片进入血液,CK-Mt呈寡聚状态。CK-Mt的抗原性和CK-M亚基不同,因此抗M亚基抗体无法抑制CK-Mt。巨CK2可见于恶性肿瘤、成人肝病(如肝硬化)及儿童心肌病等。
CK-MB假性增高的鉴别方法
1、同工酶电泳
同工酶电泳可鉴别CK-BB升高或巨CK导致的CK-MB假性增高(图3)。

图3 CK同工酶及巨CK的电泳区带位置示意图
2、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测定CK-MB质量(CK-MB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