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与临床诊断价值
2.总甲状腺素(TT4)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T3是主要发挥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其中10%-20%由甲状腺合成与释放,另外的80%-90%来自周围组织T4的脱碘;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每天约产生80—100ug。血清中99.96%的T4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90%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TT4测定的是这部分结合于蛋白的激素。临床意义:TT3增高: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最灵敏的指标,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TT3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TT4升高常见于甲状腺中毒症: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甲状腺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碘有机化障碍等;建议正常参考范围是:TT3:1.2-2.9nmol/L,TT4:64-154nmol/L[7]。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多采用免疫标记法来直接测定血液中激素的含量,其中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是激素等超微量的物质分析史上重大的突破,使曾经无法分析的极微量物质能够精确定量;后又在RIA基础上,发展了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方法:酶联免疫分析(EIA)、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等方法,由于RIA测定甲状腺激素,有放射性污染, 并且发现难以检测到丧失免疫活性的物质且假阳性与假阴性率比较高,故应用逐渐减少,ELISA与ECLIA测定无放射性污染, 特异性、灵敏度也均有很大提高,并且其标志物的制备简易、有效期长,不过其自动化的程度不高,但随着自动化分析仪不断普及,全自动流水线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激素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8]。为了减少分析前标本收集整体误差发生,有研究指出可以使用促凝管,研究分析含促凝剂试管其血液凝固时间、1h血清析出率和血清分离效果优于普通硅化玻璃管, 加入促凝剂其高效的分离效果适合急诊标本的检测和大量自动化分析仪高效检测的需求[9]。
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是实现该激素生物效应主要的部分,与甲状腺激素生物效应有密切的关系,且含量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因此在甲亢和甲减的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瘤,甲状腺中毒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白蛋白血症,急慢性肾衰,肝硬化等。建议正常参考范围是:FT3:2.1-5.4pmol/L ,FT4:9-25pmol/L[7]。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两者优势,能达到最佳检测效果,最快检测速度和最高检测精度,在临床应用广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