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2型糖尿病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赛 宫翊君 夏福臻
单位: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脂联素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种具有特异性高及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脂联素受体结合而产生多种生理功效。它能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取,参与葡萄糖、脂肪代谢的调节,调控生物体的能量稳态,从而发挥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敏胰岛素等作用。脂联素是当前糖尿病预测的新指标,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具有重大价值。通过脂联素检测可以筛查出前糖尿病人群(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提前预知,及早干预,从而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文章主要针对血清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2型糖尿病中的预测价值展开探讨。
【关键词】血清脂联素;2型糖尿病;临床意义;预测价值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和日本4个独立的实验小组从不同的角度相继在动物及人类脂肪细胞中发现的,将其分别命名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脂肪组织基因转录最丰富的物质(APM1)、人类脂联素基因(AdipoQ)和凝胶结合蛋白-28(GBP-28)。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由Scherer等[1]于1995年首先从鼠的脂肪细胞分离出来,1999年Arita等将其命名为脂联素,并建立了可测定人的血浆中产物浓度的方法[2]。脂联素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种具有特异性高及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脂联素受体结合而产生多种生理功效。它能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取,参与葡萄糖、脂肪代谢的调节,调控生物体的能量稳态,从而发挥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敏胰岛素等作用[3]。
糖尿病是全世界主要的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发病率惊人增长,特别是在亚洲人口中,使其处于潜在的流行状态。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报告,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约1.16亿,居世界首位。在过去的30年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两倍,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2亿[4-5];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784亿,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1.297 亿[6];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会达到7.002亿。2型糖尿病(T2DM)高度流行,并且是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脂联素是当前糖尿病预测的新指标,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具有重大诊疗价值。
一、脂联素概述
脂联素是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其血清水平不受昼夜节律、进食的影响。脂联素在糖脂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7]。
1.脂联素与性别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