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功能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血中肌酐和尿素氮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清尿素氮、肌酐是评价肾脏滤过功能的指标。
血清尿素氮首先被作为肾功能的评价指标,但它不符合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标志物的要求,当 GFR 减少到正常值的 40% 以前,尿素氮浓度升高缓慢,并且与外源性(蛋白质摄入量)与内源性(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胃肠出血等)尿素负荷的大小有关,更重要的是肾小管对尿素氮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性。
肌酐基本符合内源性 GFR 标志物的要求,国内外仍用血清肌酐作为临床常规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但只有当 GFR 下降 1/3~1/2 时。血清肌酐才有明显变化,而且受性别、饮食、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尿素氮、肌酐都不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传统习惯一般把尿素氮、肌酐作为常规肾功能的检测项目,但因肾脏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在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受损时,血中尿素氮、肌酐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在严重肾小球损害,一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50% 以下时,血尿素氮、肌酐浓度才明显升高。
但实际上,检测肾功能一直是一个难题,至今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

肾功能检查不准确是常态
几十年来,尽管我们的检验方法在逐步改进,从改革开放前的尿素氮→再到肌酐→再到胱抑素 C→再到肾小球滤过率,每一步都变得更加准确。
评价检测值和真实值的一致性,我们经常用到 Kappa 值:
Kappa 值 > 0.75,说明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
Kappa 值处于 0.4 ~ 0.75 之间,说明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
Kappa 值 < 0.4,说明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
而肾小球滤过率,其 Kappa 值往往低于 0.4,和真实值的一致性处于「较差」的程度,个别研究结果显示「一般」。
各项肾功能指标,更新换代
尿素氮是肾功能化验单上资格最老的老前辈,如今我们很少用不靠谱的尿素氮来代表肾功能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氮质血症期」这个词也很少用了。
现在用得最多的指标是老将肌酐。但是肌酐有许多非肾性因素,比如肌肉含量、体育活动和饮食等,会导致它产生波动,靠谱的机构都在弱化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