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胱抑素 C,是一个较为准确的肾功能指标,自美国 2001 年批准胱抑素 C 检测,到如今整整 20 年时间,正当壮年。胱抑素 C 体内生成恒定,仅通过肾脏排泄,所以不受许多非肾性因素影响。
由于没有合适检测技术。一直未能广泛应用,直到 1994 年 Kyhse Andersen J 等报道的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article enhanced turbidmetric immunoassay)和 1997 年 Finney H 等报道的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article enhanced nephelometic immunoassay),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胱抑素 C,而且快速稳定。这样使胱抑素 C 可以更方便的应用于临床。
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简称 Cys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是一种由 120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 13kDa 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CysC 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所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
CysC 蛋白具有产生率及释放入血速率恒定,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并迅速代谢分解,不和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等特点。其血清浓度变化不受炎症、感染、肿瘤及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饮食、体表面积、肌肉量无关,是一种反映 GFR 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Cys C 是迄今基本满足理想内源性 GFR 标志物要求的内源性物质。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
可以代替:
① 复杂的全血检测;
② 24 小时小便收集;
③ 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的计算;
④ 患者受放射物质的照射。
高血压发病逐年增加,所致肾损害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病通过引起良性小动脉肾硬化而导致高血压慢性肾损害,在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常规血液及尿液检查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一些异常,这些可视为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
糖尿病肾损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有超过 30% 的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及需要肾透析,相关专家认为,与其他指标相比,CysC 检出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 40%,特异性为 100%,因此有必要在诊断糖尿病而无证据有肾病患者中定期检测 CysC 浓度变化以观察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急慢性排斥反应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作用是肾移植手术后的最大危害,较早检出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当移植肾发生急性肾排斥时,血清 CysC 的增高比血清 Cr 更明显也更早。
研究资料已表明,CysC 是较血清 BUN、Cr 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较多采用的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技术已趋于成熟,操作简便,干扰因素少,对上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