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2型糖尿病中的预测价值
2.脂联素与年龄的相关性:通常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肥胖发生率升高,由此可以推测脂联素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但有研究通过统计观察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年龄存在正相关性,男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则随着年龄的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则到了50岁之后明显升高,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肾功能水平下降,脂联素水平呈升高趋势[9]。
3.脂联素与糖脂代谢:临床研究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存在负相关性,且与胰岛素敏感性存在正相关性。现代医学认为脂联素具有拮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结合从而提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糖合成,从而起到降糖的效果。同时此类药物还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健康人群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其空腹血糖存在负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脂联素能够抑制肝糖生成酶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内源性糖的生成,从而降低血清脂联素浓度,这提示通过测量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判断机体血糖水平[10]。糖代谢异常通常与脂代谢异常是同步出现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生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出现有密切的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血脂水平升高的特征,血脂升高又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因此导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11]。脂联素能够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降低脂肪与肝脏中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改善脂质代谢,进一步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二、脂联素的功能
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脂联素在血浆中的含量较高,健康人群血浆浓度在5~30ug/mL,在血浆蛋白中的含量为0.01%,远远高于其他激素,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初始脂联素通常是以密集三聚体的方式组成的,而三聚体在血浆中检测不到。不同聚合体具有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其生物学作用也不尽相同。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低有密切的相关性,脂联素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12]。血浆脂联素水平会随着胰岛素的升高而下降,一旦出现糖尿病之后,脂联素水平将持续降低。肝脏作为胰岛素的靶器官,通过给予重组脂联素能够降低肝葡萄糖异生酶表达水平,从而提高肝脏胰岛素敏感性[13]。由此可见脂联素在调节胰岛素活性以及改善葡萄糖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