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吴茱萸汤证之第309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吴茱萸汤证之第309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二、太阴病
4、吴茱萸汤证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逆冷,成本作“厥冷”。
山田氏云:少阴病,以无热、恶寒、脉微细言之(案:此说太拘少阴,盖谓手足逆冷耳)。吐利逆冷,烦躁欲死,已见里证也。盖少阴兼厥阴者,如不合病,则是并病已。阳明篇云:“食谷欲呕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篇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此条以呕为主者,谛矣。若原其因,则胃中虚寒,而饮水瘀蓄,阳气为是被闭,因乃厥逆者也。
渊雷案:
吴茱萸汤证,为胃肠局部之寒,非全身虚寒,当属太阴,非少阴也。
尾台氏云: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与四逆汤证相似而不同。四逆汤主下利、厥冷,此方主呕吐、烦躁,是其别也。又治脚气冲心,烦愦、呕逆、闷乱者。
餐英馆《治疗杂话》云: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其证似与四逆汤证无异,然四逆汤证,元气飞腾,元阳欲绝,故内外彻冷,腹软而心下不痞塞;吴茱萸汤证,虽手足厥冷,而不甚恶寒,心下必有痞塞之物,二证固不同也。夏月霍乱吐泻之症,有吐利后手足厥冷、烦躁者,世医辄以为虚寒,连进四逆、附子理中等药,烦躁益甚,不知心下膨满痞塞者,非虚寒证,宜用吴茱萸汤。盖吴茱萸之苦味,压心下之痞塞,则阴阳通泰,烦躁已,厥冷回,此余新得之法。但以心下痞塞,手足指表寒冷为标准,可也。此证黏汗出者,为脱阳,非附子不治。若夏月通常之薄汗,仍是吴茱萸证。服汤后,烦躁除,厥回,心下之痞亦十开七八,而痞未尽除者,宜《活人书》枳实理中汤。凡吐泻后心下痞者,枳实理中汤为妙,即理中汤加枳实也。
《续建殊录》记一病人初患头痛,次日,腹痛而呕,手足厥冷,大汗如流,正气昏冒,时或上攻,气急息迫,不能言语。先生与吴茱萸汤,诸证顿除,既而困倦甚,四肢掷席,乃更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经数日而瘳。
《成绩录》云:一男子,卒然如狂,捧头踊跃,如头痛状,不能言语,干呕,手足微冷,目闭,面无血色,旋转室中,不得少安,先生与吴茱萸汤,五六帖而痊愈。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