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在动在变化,所以病也在动在转变;生命在动在变化,所以有病的话,生命也会自动调节治疗抵御;有生有化,有升有降,治病乃不能生助其生,不能化助其化,不能升助其升,不能降助其降,此中乃阴阳调和、五行生克之理。
古代中医成才有两个途径,一是家传师授,二是由儒从医、由道从医,如朱丹溪、王肯堂、傅青主等人,为何可以由儒从医、由道从医?通阴阳五行之理也。
谢国仲先生自幼喜好中国传统文化,潜心研读老庄之学,并向民间隐士学习各种道术,又拜周金富道长为师,修习道家之性命双修,成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八代玄嗣。因有道家根柢,懂《易经》老庄之学,懂阴阳五行之理,且经过实修,对精气神、气脉经络有所体会,故能通中医医理,其所著《医圣心印》解说《伤寒论》遂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我与国仲先生素昧平生,实因感叹中国文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全盘西化”喊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下,中国文化被拦腰斩断,中医被视为不科学,被贬低、被打压,中医即使存在,却也合并在西医医院之下,中医学院未能从中国文化之根源《易经》《黄帝内经入手研究中医医理,亦未从儒家经典培养医德。

中医属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心物一元,其思维是整体观,无论是风寒、暑湿、外感之病或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内因之病,皆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考量。
今逢中华文化有复兴之象,中医渐受重视,谢国仲先生从道入医,其讲解《伤寒论》与一般考证论述有所不同,对复兴中国文化及中医多添一份力量,乃乐为之序,我不懂中医,实勉强为之,读者见笑了。
古国治于太湖江村市隐
作《医圣心印》序
二零一六年三月六日
声明信息:
本文摘编自谢国仲解读伤寒论《医圣心印》(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篇幅有限,仅摘选部分,若需全篇阅读,可购买书籍。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