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课题经费都拨给用分子生物学思路与方法研究中医中药的课题了,造成我们按照原本的中医中药思路与方法研究中医药的课题没有发展经费。而那些喂耗子的人,一年两个多亿的费用,在那造了七十多年了,一个中药没研究成功,这种课题角度的经费与政策支持却仍然也从来没有被停止!我们的中医中药教育体系,50多年来,基本上把中医中药人才都给培养成分子生物学家了,这种模式培养到顶级,其实跟西医是一个研究体系,那怎么能发展中医中药呢?
在动物身上制造不出人的证候模型,如心肾不交、肝肾阴虚、痰湿痰热等中医证候,都是中医从“形与神俱”(注:生命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形体与传统文化研究的气化的统一体)、“器用者空”(注: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与生命效应,是虽然在形体层面发生着变化,但这种变化真正的作用机制却是发生在形而上的气化层面,即相对于有形物质是空无的层面,并以气化层面的机制为主导)的境界高度认识到的生命状态改变,怎么可能通过耗子身上化学层面的变化来观察和把握呢?况且,从“形与神俱”高度来认识,动物与人有本质的区别,在动物身上又如何能够认识得到具有“人命关天”这样的宇宙位置的人的生命之健康与否呢?
中药的气化性味观,是自然产物与活人之间发生的一个合象,药物的气化性味,是当药物进入活的生命体中,药物的气化性味与活的生命的气化精气神之间发生的影响改变,只有在活的生命的即时状态中,经由活的生命的状态变化来表达,有些甚至只有通过活的生命自身的主动表达,才能观察到。
动物身上如何表达?现代的动物实验者能够用他们的试验方法实现与活的动物的交流吗?升降浮沉、寒热温凉,能够用化学实验表达吗?所以在动物身上只能制造化学层面的病的模型,制造不了气化层面的证候的模型,这怎么能研究中药呢?这样研究的结果,对于指导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起不到一点积极作用,反而会将刚刚开始学习中医中药的学生引领到中医中药方法之外的西医思路上去,不能帮助中医辨证论治应用的科研成果还叫中药吗?可是这种走向已经上百年了,很难纠正过来。
我们这样的中药企业,至少三分之二的员工都是学中医中药的人,但是我感觉几乎没有明白中医中药原本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及生命观、医疗观、价值观的,全都不懂证候,不懂辨证地应用中药,都在辨病应用中药。
我真为中医中药担忧,中医中药振兴非常难,因为能够实践中医中药精神的这些人已经几乎都没了,解放以前八十多万中医,现在只有二十几万了,而且百分之九十还在用化学反应思路诊治用药,根本不会开方子,就是开方,也是用西医思想开,如朝着提升白血球作用、杀灭细菌作用、杀灭病毒作用等方向开方,那已经不再是中医阴阳四象五行的格局构造的配方思路了。当然,他们也不会号脉,也不懂辨证,这全都不懂。
现在的中医人都是又学西医又学中医,两个体系并列学,而用西医化学反应机制的思路去主导,这暗含着我们中医中药文化的消亡。我们把中医中药人都培养成西医西药思维方式在那辨病、开化验单、认识疾病然后去处理。现在好多医院的所谓中医都不号脉,不看舌象,只给人开药。见到感冒就开一个方,不论什么证候,不考虑营、卫、气、血各层面的关系,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君臣佐使什么都不讲了,就是抗病毒,临床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评价中医中药疗效的视角和方法,当下也都是按照辨病思路与方法的西医疗效评价,这对吗?中医中药这么学下去、如此发展下去真是太悲哀了。
用生命所能担待的这种责任传承中医中药
我们只能用我们的生命所能担待的这种责任,去传承中医中药,验证中医中药,证悟中医中药之道,然后真正的从心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高度解决健康问题。我所治疗过与在疗中的肝癌病人差不多五十多个,活了十五年以上的有的是,仅有一位失去联系的。如我为某著名演员治好了鼻咽癌,现在活了十多年了,癌病灶治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