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月6日症状均明显改善,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痊愈出院。
【按语】
(1)证候特点:感受寒湿疫疠邪气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案例患者早期有发热、气促等症状,邪盛伤正,逐渐临证可见气促、倦怠乏力、声微懒言、怕冷等正虚湿盛特点。
(2)病机分析:患者受疫戾邪气侵袭而染病,正邪交争,故见发热、恶寒;邪胜正伤,导致元气亏损,气浮于上,元气不振故倦怠乏力,气浮于上故气促;苔黄腻、大便不畅则为脾胃运化失司,湿浊邪毒内蕴之象。
(3)治疗思路:清肺排毒汤是在《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四个名方的基础上化裁而成。本患者在疾病早期由于毒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而致发热、气促,故君以麻杏石甘汤。湿邪入里,加之肺失宣降,水经不布,水湿内盛,以致出现脘痞、纳差、呕恶、便溏等胃肠道症状及常见舌苔厚腻。寒湿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而发热,故臣以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小柴胡汤和解清热。方中加入陈皮、藿香,俱为围绕中州脾胃所设,共奏理气、醒脾、化痰之效。在疾病后期,余邪未清,出现发热和胃肠道症状复发。正如《温疫论》 所云:“疫者感天地之疠气.... 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是也。”疫邪入膜原半表半里,湿邪郁结,留恋不退。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达原饮是吴又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的专方,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
(4)临证启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及演变规律有其自身特点,虽属于“温疫”范畴,但治疗亦可参照伤寒与温病。部分轻症患者早期经治疗后,症状可有所改善,但正气亏损尚未恢复,邪毒仍可进一步传变,极易出现病情变化。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在早期同样需要顾护本气,当扶正以泻实,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干预,切断邪毒传变。
文:张 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