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为什么有的酒会上头,有些酒不会上头?4大原因,早了解早受益

常驻编辑 饮食文化 2022-09-19 乙醛   薯类   果胶   洋酒   甲醇   酒会   白酒   厚道   酒精   物质   原因   工艺

酒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自身的物质特征,也蕴含着品酒的精神内涵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过我们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品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喝白酒的方式更像是“牛饮”。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两酒下肚之后,酒中的酸甜苦辣没人关心,但喝完上不上头第二天难不难受,就成为了我们辨别一款酒好坏的标准,我们熟知的名优酒,基本上都会有“不上头”的好口碑。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到底为什么有的酒会上头,有的酒不会上头呢?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导致白酒上头的“元凶”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1.杂醇油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杂醇油是粮食发酵时天然形成的物质,所有的酒中都有它的存在,洋酒也不例外。但这种物质,出现在酒中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白酒中的杂醇油能够通过氧化,让酒体更加醇厚,也会形成呈香物质,赋予酒独特的香气;但过量的话不仅会导致酒体辛辣苦涩,还会致人头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头”。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为了避免喝酒上头开始改喝洋酒,但事实上洋酒的甲醇含量要远高于白酒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2.醛类物质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醛类和杂醇油一样,都是酒中重要的呈香物质,同样非常讲究“适量”。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就拿最典型的乙醛来说,恰到好处的乙醛会让酒产生一定的辣意,但是过多就会导致酒有强烈的刺激性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乙醛能够最终代谢成二氧化碳,但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短时间内的大量摄入一定会导致饮酒上头。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3.甲醇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甲醇和乙醇同为醇类物质,但甲醇却是有害物质,过量会致人头痛,严重的话还可能伤害眼睛,如果喝酒之后会发现眼睛通红,那么多半就是酒中甲醇超标了。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甲醇是酿酒中的果胶质产生的,比如薯类中就含大量的果胶质,而食用酒精的主要酿造原料之一正是薯类。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酒精酒会感觉到上头,就是添加的食用酒精中的甲醇含量过高导致的。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也并不是说粮食酒中不含甲醇,谷物粮食的皮壳中同样含有有果胶质,只是相比薯类要少很多。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4.酸脂不平衡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酸类是白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也是生成脂的前驱物质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白酒中的酸类有些能直接参与人体代谢,但有些不能,这些无法被代谢的酸,一旦过量就会致人头痛。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脂类能够让酒的香气更丰富,还能够降低头痛感。所以,酸脂是否平衡,是评价白酒品质高低的重点。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就会发现,并不是纯粮酒就不会上头,因为这些物质本身就是在酿造过程中出现的,所以如何控制、去除酒中的杂质,让酒体更加纯净、平衡,就变得极为重要了。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想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我们以木台厚道酒为例。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它采用的工艺是12987的酿造工艺,这种工艺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蒸熟和发酵,就连馏酒的要求也十分严格。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木台厚道酒的馏酒在40 左右的温度中进行,能够将甲醇、乙醛等低沸点物质蒸发,同时也能让高沸点的杂醇油有一定程度的挥发。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次,它在取酒之后,还需要经历至少5年的陈藏,让没有挥发的有害物质进行更长时间的挥发,以达到酒体醇厚平衡减轻伤害、避免上头的目的。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了达到酸脂平衡,这款酒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要由茅台老厂长李兴发的弟子冯小宁进行勾调。r83拜客生活常识网

冯老会凭借异于常人的

相关阅读:

  • 饮酒不过量就没事?医生提醒:这4类人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 喝酒时为啥不能碰花生米?医生:喝酒尽量少吃这3种“下酒
  • 有人喝酒脸红,有人喝酒脸白,哪些人可以劝酒,哪些人不要喝
  • “上脸”是酒好?还是不胜酒力?
  • 偶尔喝一点酒,但不喝多,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研究给出了解释
  • 人到中年,3个喝酒“坏习惯”要注意,很多人全都有,早改早
  • 体检查出脂肪肝怎么办?不要慌,减少摄入这4类食物可控制
  • 长期喝茶的人,最后都怎样了?研究发现:每天2
  •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研究发现:长期喝酒,或增加7种癌症的风
  • 男性长期“不喝酒”,会有哪些变化?4个现象很明显,了解一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