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为什么会老?为什么餐厅里炒肉也好,蒸排骨、鸡肉等都比较嫩,而有的人做的却是很硬狠柴,很难咬?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我给你提供几个思路。
①、切的方式不对。
很多人切肉没搞明白纤维走向,找准猪肉和牛肉纹理的方向,“逆纹”着切,刚好把纤维束切断,就很好咬了。

此外,动物的年龄越小,肌肉的纤维越细小,毕竟肌肉运动量少。反之动物年龄越大、运动量越多,肉质就越硬,但风味较佳。
②、软化肉粗纤维。
针对质地坚韧的肉类,最好是用刀背或松肉锤把纤维束锤松软。也可以用酶软化纤维,厨师常用的是松肉粉和食粉腌制,用量适当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在添加剂里面,嫩肉粉安全度排名靠前,然而却被黑得很严重,以至于居家厨房少见到。
也能用天然的嫩肉粉,比如木瓜、菠萝、山楂等,只要是富含蛋白酶的水果都行,先将其切碎或榨汁,放肉里腌制片刻,再粗略清洗去除果碎。不仅能软化肉质,而且肉里带有淡淡的果香。

③、减少肉类失水。
一是尽量不用冻品肉,因为生肉冷冻久了,冰晶会戳破细胞,那么解冻时,肌肉组织流失富含盐分、蛋白质、色素的液体。尤其是烹饪时会流失更多,更容易变得又干又柴。
二是含水量少的肉(包括肉馅),可以加入少许的盐,使肉蛋白质产生盐溶反应吸收水分。码味之后,多次少量打入水,顺时针搅拌,加快肉吸收水速度,吸收殆尽再加入水搅拌,至少重复两三次,直至肉表面看起来水汪汪的。

如果是肉片、肉丝、肉条等,可以再加入淀粉拌匀,最后放少许油,主要是滑油时方便肉散开,不至于粘成一团。
这个腌制过程等于是上浆,好处是淀粉遇到高温会糊化形成保护层,减少肉汁挥发。
④、用脂肪充盈肌纤维。
一般而言,脂肪含量越少的肉越老,比如鸡胸肉等等。以肉馅为例,纯瘦的必然又干又柴,加入一部分肥肉,能润滑和充盈肌肉纤维,大大改善口感,以及风味。

因为脂肪是肉味之首,包括猪牛羊鸡等的独特分风味,也多来自脂肪组织的内容物,例如牛肉的“牛腥味”,来自植物中化合物,羊肉的“膻味”,来自一些与众不同的脂肪分子,其中支链脂肪酸,是羊肝脏用瘤胃内微生物生成一种化合物制作出来的。
⑤、让肌胶原蛋白析出。
针对于结缔组织丰富的部位,猪牛羊等都行,只要多筋的部位,不要老想着炒,其实非适合拿来慢炖。
虽说加热会导致肌肉失水,但随着慢火炖煮,肌纤维束会受到破会而四散。而且肉质结缔组织会溶解成明胶,软化成果冻般的质地,明胶能很好提供的润滑感改善失水肉品的口感。
所以,肉质就显得比较柔嫩,这也是慢火炖煮出来的肉品可口的原因。

如果含筋比较多,释放的明胶也多,口感就会更好,常见的如卤牛腱牛腩、牛尾、猪蹄等,都适合这类烹饪手法。
结语
不知不觉写了将近4千字,但还有很多相关烹饪原理没有讲,为了避免篇幅过长,影响观感体验,只能后续再分享了。
私塾师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