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杂粮,人们习惯性地冠之以“小”字。与大田作物相比,杂粮主要套种在沟边壕沿、山区旱地上,种植面积小,且又不是主食,因此被称为“小杂粮”。
1、农民为何不愿种?
小杂粮为何变得如此“小”了?套种以玉米田居多。过去家家户户种玉米,现在种玉米的少了,小杂粮也就失去了套种的基础。即使有人种玉米也因为套种太费事,不愿再去搞套种。
机械化操作难也迫使小杂粮变得更小。现在,有的杂粮作物从管理到收获仍然沿用最原始的作业方式,比如绿豆收获用手撮,芝麻收获要摔打,大豆要用轱辘碾。“现在农村经济是打工经济,打工一天200来块钱。老百姓是啥省事种啥。
以绿豆为例,一亩地收益约为1000多元,比大田作物稍高。但是因为种杂粮太“复杂”,农民还是不想种。“豆科作物的特点是果实不在同一时间成熟。拿同一株作物来说,早熟的和晚熟的时间相差五六天。早成熟的如不及时撮下来会爆在地里,造成损失。
相较而言,大田作物的日子要好过得多。因为大田作物面积大,市场广,机械生产厂家愿意在大田作物机械上多投入。大田作物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机械作业有厂家成熟的技术服务。
2、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大田作物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小杂粮作为主粮的补充,它的存在是否可有可无?随着人们膳食营养观念逐渐建立起来,营养全面、味道可口的小杂粮会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
与小麦、玉米、水稻动辄亩产过千斤的产量相比,杂粮作物的产量明显偏低。与大田作物有成熟配套的机械化服务相比,杂粮作物目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上。市场上少有专门针对某一杂粮作物的农机具,杂粮面积过于狭小,制约了机械的研发推广。机械化的发展滞后又反过来制约了杂粮的发展。
3、抓住小杂粮的大机遇
小小杂粮,套种,手工收割,工序繁琐,很多人质疑小杂粮的未来。
事实上,小杂粮才是当下健康生活的大趋势。一线城市的大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杂粮,包装精美、堆放整齐,从来不缺光顾者;南北货网店一家又一家,醒目位置上也是小小杂粮唱主角。从线下到线上,杂粮的市场地位越发不容小觑,在背后支撑杂粮产业向前发展的因素里,首当其冲的无疑就是健康观念的普及。在现阶段广大国民基本解决了“吃饱”问题后,自然地向往“吃好”“吃健康”。加之近年来国民养生意识的增强,越发体会到以往饮食结构上的不足:重盐重油、吃得太精细。杂粮这一在国民心中留有不错“感情基础”的农作物,就一跃登上了千千万万家庭的餐桌。
杂粮今日之小与前途之光明意味着有做大的机遇,不妨多探索,多找找市场规律,摆脱传统农业思维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互联网思维去看待杂粮之小,相信破除这一谜题指日可待,随之更多家庭不仅能享受到杂粮带来的健康,也可以买到更实惠更优质的杂粮。